所谓“积极废人”
一觉醒来,看到满屏的“积极废人”,心里纳闷,这是什么鬼,为什么积极地成为废人,现在的玩法都这么奇葩高级嘛?
往下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新晋热词,所谓“积极废人”,指的是那些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他们看起来很积极乐观,但骨子里缺乏行动力,一旦实现不了梦想,就唉声叹气,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懈怠和懒惰后悔。
看完一脸茫然,大呼朋友圈热词更迭速度之快。想我这个80后中老年人还没搞清楚“隐形贫困人口”的梗,竟然已经有了“积极废人”取而代之成为“新宠”,要我这副疲软不堪的腿脚如何赶得上。
顺手一搜网络上各种关于“积极废人”的集锦,比如日常话语体系,典型行动状态……简直是五雷轰顶,不禁惊叹,是谁在偷窥我的生活,又这么精准的总结,并且还背着我发了朋友圈。快说,你到底是知心姐姐还是扎心小恶魔。
继续浏览网友留言,发现“身体亚健康,思想半颓唐。”“目前的状态:积极废人,老鹿蹒跚,显性贫困……”“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睡前想想千条路,早上起床走原路”……看完长舒一口气,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那我就放心了。
为什么会有“积极废人”
有人说“积极废人”是对某些群体的精准刻画,有人说这是年轻人的幽默自嘲,也有人怒怼说这是满满的负能量,何必成天给人贴标签。但是不管怎样,存在即合理,这种热词的出现肯定是契合和了社会的某种现象。不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积极废人”。
社会客观因素:
一是时代变化太快,人们难以适应节奏。以前三五年深耕细作的东西,现在日新月异,你连三五个月,甚至三五个星期、三五天的适应和回味时间都没有,社会上一切事物更新迭代的速度快到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方了,这不仅仅是句玩笑,也是我们通常面对诸多“瞬息万变”时候的真实状态。
二是信息吞吐量太大,人们还没有形成过滤机制。科技是个双刃剑,一方面使得人们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一方面也使人们不得不遭遇海量信息的淹没。我们就像是安装好程序的机器人,只要看到APP上的红点就机械地疯狂点开。然而一路走马观花之后,脑袋里一片空白,感觉好累好困好茫然。
三是对比太多,生存压力太大。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总感觉自己就像是那个得死的人得扔的货。你还在伏案埋头苦学的时候,80后胡玮炜已经融资n轮身家n亿,90后陈安妮的快看世界已在漫画界声名鹊起不可或缺,00后“企业家”俞言已来踢馆腾讯和阿里……马云告诉我们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还有很多很多人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财富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没人告诉我们面对生存的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还能拿什么撑下去、有什么资格谈其他标准。反倒是一堆人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一碗浓鸡汤端过来,还要告诉你说某某某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努力……
心理学因素:
于是我们挫败感极强,我们焦虑、我们恐惧,感到一切那么失控。于是,特别害怕自己被时代抛弃、被他人看扁、被社会放弃。
所以我们拼命努力,在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的焦虑躁动的时候,索性一股脑一锅烩跟风学习很多很多东西,高呼着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不知不觉沦陷在“虚假希望综合征”中难以自拔。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虚假希望综合征”由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珍妮特·波利维和皮特·赫尔曼提出,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感觉失控时,做出的仿佛充满希望的改变决定,想象目标达成之后自己高大美好的形象,享受做出改变决定的即时快感。当实现过程中受挫时,又会陷入之前的困境,以至于自暴自弃。然后重复决定、自嗨、挫败、放弃……循环往复。
毕竟做出改变的决定远比真正付诸改变的行动容易并且有乐趣的多。每当我们想象自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时,总是兴奋不已,这种感觉实在让我们难言放弃。所以,“虚假希望综合征”就这样常常偷偷潜入我们的生活,假装成自控的样子来糊弄我们。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乐于一次次放弃又重新开始,而不是真的想找到改变的方法。这也就是我们“甘于”成为“积极废人”的心理学原因。
如何避免被“积极废人”的洪流卷走,变成真废人
“积极废人”并不等于全废,之所以说积极恰恰说明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就如《肖申克的救赎》里所说希望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所谓“积极废人”们都拥有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不过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实现办法罢了。
要避免从“积极废人”沦落为真正废人,首先要想清楚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期望,仔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只有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才会有改变的动力,只会通过幻想未来的自己来改善现在的心情,而不是采取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行为。只有源自内心的真实动力和期望才能维持改变的坚持。
二是制定可行的计划,把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实施的小步骤。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个大目标击垮和吓倒,但其实,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事要一点一点做。就像路边的高楼大厦,没有哪个是一蹴而就瞬间完成的,都是一砖一瓦一点点垒上去。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是杜绝过于敏感,适当提高一点钝感力。渡边淳一写过一本书叫《钝感力》,他在书中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要修炼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总体来说就是要迅速忘却不快之事,不纠结于过去;认定目标后要坚持挑战,不轻易放弃;面对误解和嫉妒尽量坦然,不被仇恨迷失;取得成绩也不要骄傲,不得意忘形。如此一来,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就更容易求得内心的平衡,和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不是饱受焦虑的煎熬。
四是保持独立思考。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说“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如果说马不停蹄地疯狂学习是主流,那么你是否独立思考过你的兴趣到底是什么,你的需求到底在哪里?如果说如火如荼的创业是主流,那么你是否独立思考过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所谓随波逐流易,遗世独立难。永远不要放弃独立思考。
《权力的游戏》中有段经典对白:“一个人害怕的时候还能够勇敢么?”“一个人唯有在害怕的时候才能够勇敢。”
所以,不要害怕,不要焦虑,勇敢面对积极废人的洪流,让这世界少一些积极废人,多一些废柴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