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连分手都不想当面说,但团建上可以尽情高歌”

“我连分手都不想当面说,但团建上可以尽情高歌”

作者: 杜边边 | 来源:发表于2019-11-08 11:37 被阅读0次

“嗨,大家好,我是乔。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领导强迫团建还不让请假怎么办?答案里竟有人劝他辞职:

反正你也不想忍。

可在我看来,如果他真不想干了,

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困扰。职场上,面对一件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态度里,

藏着你的前途。”

01

新一季《奇葩说》正式上线,开局火药味很浓,新老奇葩混战,“少爷”黄执中竟被新人“雷哥”击败,险些告别舞台。

两个人交锋的辩题是“该不该给部门新同事发喜帖”?

赶得好不如赶得巧,正方的雷哥当场给黄执中发了喜帖,用实际行动说明不仅应该,还很重要。

“你可以不来,但这是我的礼貌”。

雷哥的论述中有一个点很讨喜:

这里不仅是我婚礼的秀场,更是你跟同事的social场

趁着同事和领导们都在,不仅要来,还要会倒酒,会聊天,甚至来段才艺展示直通公司年会。

轻松有趣的调侃中,年轻人的形象终于一改“冷倔丧”,有了烟火气。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网络上,年轻人的形象总是“很难”

日常社恐,见到生人不敢说话,正常社交受阻。

可是我身边有好多人,成长速度其实非常惊人。

刚上班的时候,一有集体活动,自我介绍都卡壳。

但用不上多久,就能打开自我,跟同事打得火热,在团建的时候一曲高歌。

有人说他们不过是在假装和群

但我看到的是,他们深谙一条生存法则:

有用,优先于我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02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又是独生子女的年轻人,都有点对线下社交的恐惧和排斥。

熟人中,他们害怕亲戚对自己个人问题过度的关心。

至于陌生人,即使是出于安全意识也会怀有戒心,不想接触过多。

最尴尬的是半生不熟的人,见到了心里无比挣扎,到底应该走上去寒暄一番,还是装没看见?

于是,为了避免这些尴尬体验,年轻人更喜欢独来独往,朋友也不用多,三五知己足以,平时也不一定要见面,微信上聊天更自然:

线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线上,两分钟内可以撤回。

可是,当今的职场还不能完全实现云办公,面对面的交流仍是最高效也必要的沟通方式。

这就意味着,生活中你可以做自己,职场上,合群很重要。

人大的李育辉教授也曾强调:

一群互不熟悉的人无法组成高效团队。

这也是为什么仅靠远程邮件联系的虚拟组织,很难在实战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对于企业来说,招到了人,下一步就是融入。工作技能重要,建立默契协作更重要。

这就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合群问题”

想形成团队,先要形成群体。

让新员工快速融入群体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团建。

这个概念早在上世纪末就传到中国,一度很流行,到今天发展出了很多种形式:

一起旅游,组织聚会,或是一起游戏。

放松的气氛中,可以说点平时显得“矫情”的感谢,聊点工作外的话题,跟同事拉近一下距离。

所以说,不是你的老板闲来无事非要搞点事情,而是团队建设真的有必要。

彼此多了解一点,日后的沟通成本就会低一点。

所有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年轻人,上演了一出职场感人行为大赏:

私下里,他们可能连分手都不愿意当面说,却特别重视这样的社交机会,积极表现,主动出击,话也多了,整个人都很欢脱。

谁还没有一个“被迫营业”的时候?

毕竟,相较于社交这点不适感,失业才真正让人无力招架。

03

我一直觉得,这两年大家对“社恐”有些过度解读。 真正的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障碍”

,是比较严重的“恐怖症”,同时属于“神经症”。 真正的患者,面试这一关都熬不过。

恐惧会让人下意识地回避,

甚至会庆幸“还好没有给我offer”。 只因为不用去上班,就不用面对人。 这种严重到需要专业帮助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一个人不喜欢社交,不代表就是社恐。

社交媒体渲染下的“社恐”更像是一种标签,或是选择倾向:

比起跟人沟通和交流,更愿意享受自己的世界。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在台上说学逗唱,高能输出的郭德纲也是“社恐”。 舞台下,他不爱热闹,更不爱说话,家里的书房就是他“与世隔绝”的地方,哪怕是家人进来给他送点水果,说上一句“你吃吧”,他都觉得是一种被打扰。 郭德纲一向不喜欢参加饭局,尤其是桌上有陌生人。

哪怕是他已经入席,看到有张陌生的面孔,会立即起身,扭头走掉。

或是直接发问:

你走还是我走?

正因如此,他得罪过不少人。 但也要承认,今天的郭德纲得罪得起,他可以为自己的社交恐惧买单。

可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往往没有这个底气和实力,承担任性的代价。

04

昨天郑爽又上热搜了。

在新一期的《女儿们的恋爱》中,她提到,

“掩盖是一件特别累的事”

。 明明知道沉默是当艺人最好的状态,但憋太久会特别想“表述自己”。

甚至特别想让大家看到她的不好,知道她到底是怎样的人。

这番话里,能感受到她的矛盾。

像极了现在的年轻人,“我知道生存的法则,就是想搞点破坏。”

在强调沟通的地方肆意孤独,在该沉默的时候发泄自我。

不是不可以,只是结果会很痛。

承受不起,不如一开始就把心态摆正。

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足够分裂,谁能想到朋友圈里装死和在微博上蹦迪的是同一个人。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拎得清”的睿智。

起码知道哪里能发“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哪里能发“人间不值得”。

多少人后悔自己做出“不合时宜”的事,都是因为分不清场合。

马东老师说过:

团建只是工作,千万别搞错。

这句提醒很有用。

提醒了那些热爱放飞的人别失态,也提醒了为此头疼的人,适当放开:

“跟同事们到景区上个班而已,放轻松。”

若说勇敢是认清了生活的苦却依旧热爱。

那成熟就是学会了克服自己的不喜欢,把“应该的”事情做完。

职场就是个结果导向的地方。

合群有用即可,谁在乎你是不是装出来的。

-END-

作者简介:

Jenny乔,北大学霸,常春藤海归,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职场10万+爆文制造者,多平台签约作家。

微信公众号: Jenny乔。

相关文章

  • “我连分手都不想当面说,但团建上可以尽情高歌”

    “嗨,大家好,我是乔。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领导强迫团建还不让请假怎么办?答案里竟有人劝他辞职: 反正你也不...

  • 我这个没礼貌的胆小鬼

    那年 我与深爱的女孩分手了 在一次争吵之后 我对着手机说出了再见 她骂我没礼貌 连分手都不敢当面说 我是怕什么呢 ...

  • 不就分个手?简单点!

    前些天PO了这个问题,短信分手和当面分手哪个更伤人? 有人说当面分手伤人,太残酷;有人说短信太冷冰冰,分手也可以挑...

  • 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

    永远都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可能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楚吧, 或许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情,最后,却...

  • 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

    忘记了哪里看到的一段话,它猝不及防的击中了我: 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或许...

  • 请当面说分手

    米饭的故事,要从遥远的异国他乡说起。 故事的开场,发生在巴黎戴高乐机场。 米饭扛着大包小包入境的时候,被一群法国的...

  • 请当面说分手

    文 /宋小君 米饭的故事,要从遥远的异国他乡说起。 故事的开场,发生在巴黎戴高乐机场。 米饭扛着大包小包入境的时候...

  • 笑忘书

    2015年过去了,这一年我不仅失业了,我还失去了一个曾经我以为会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他连分手都不是当面说...

  • 分开

    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 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吧 或许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情 最后却是没有任何解释的形同...

  • 如果要分手,请隔着屏幕对我说就好

    隔着屏幕都觉得疼,永远不要隔着屏幕说分手,最大的遗憾是连离开都不能当面说清,或许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事情,却没有任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连分手都不想当面说,但团建上可以尽情高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rw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