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七章 恒州新政

第十七章 恒州新政

作者: 一直淋雨的孩子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19:42 被阅读0次

    自恒州变法始,恒州的各项发展日益蒸蒸日上,尤其是财税增长迅速,这也是王羽执政恒州的底气所在,毕竟有了钱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了解决,恒州的底蕴本就不差,现在王羽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恒州来个彻底的大变样。

    天下大事,要在得人,知人善用,方为帅才。这是王羽师从于明游历天下最深刻的感悟,而人既是最宝贵的资源,同样,也是最难掌控的,老师于明深谙帝王之学,却也只愿做个大儒,自是深知其中的凶险,老师的想法,就由我付诸实践吧!王羽心中下定了决心!

    这半年来,王羽深感治理恒州的难处,虽然他作为恒州的最高长官,可以施行政今,决定一州之生计大事,但百密终有一疏,他无法将精力分散在每一件事上,所以他推行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政策。

    此政名为“举贤良”,只是这个“贤良”的标准与以往不同,就是“有钱”,王羽规定百姓可购买七品仕司及以下官职,不限文武。

    此令一出,刘云、范疆、赵真、乃至宁华都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买官的人必定大肆鱼肉百姓,贪污腐败,牟取暴利,但王羽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思路。

    对恒州而言,当下之际最重要的是求富,其次才是求强,不仅要积累财富粮食军备,更得让百姓生计变好,保持政局稳定,要想办成此事,就必须要有大量有能力的基层官员才行。

    “举贤良”看似卖官,但是又有不同,贤良们交钱后必须参加考试,如果考试不过关,则不能授予官职,所交钱财退还大部分,其余充作考试费用,即使通过考核后,政绩不行的也会被罢官。

    王羽规定,每季对官员进行考核,如果官员政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则对官员进行表彰,如果情况相反,该官员就会被削职为民,并处罚金,以振兴当地经济。

    王羽知晓买官的人不是豪族地主,便是富商巨贾,买官者都想去富庶的地方或在当地任职,为了削弱这些人的势力,王羽规定买官者不可于本县任职,以免相互勾连,为害一方。同时,为了保证这些官员的能力,他会逐一审查每位贤良的生平履历,精挑细选,依据能力来调配任职。

    因为这条政令,新老官员都忙着争创政绩,不到半年,恒州便快速充实起来,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王羽心里也明白,自古官员得势后必会贪腐,但他在乎的是恒州的快速发展,毕竟考察之法早已公示,若无法完成职责,撤了便是。王羽对官员是否贪污并无兴趣,正如他曾对王景所言,是贪官还是清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让恒州发展得更好,他需要的是一批能让恒州富起来的干吏,为官者皆有私心,有私心就有把柄,至于这些人捞多少,爬多远,荣华富贵,是生是死,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当下王羽最为看重的政绩,就是基础建设,兴修水利,大办识字速成班,整顿寺院,发展农业,鼓励商贸。

    各官员除了要处理商贸有关事宜外,还需教养百姓德行,加上监管。王羽认为行商虽然能让百姓变得更加富裕,但如果百姓利欲熏心、盲目逐利,必然会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那对整个恒州来说无疑是灾难,要多未雨绸缪才行。

    为了自身仕途,官员们纷纷利用学堂教化百姓、邀请乡老宣扬德教、委派刑司普及律法、规定里正维持秩序等。

    注重百姓德教的同时,王羽也对恒州各地学堂的建立颇为上心,他特意设立进月,对他而言,选拔人才和教育人才同样重要,。

    于明曾言,教书育人是国之大事。一个国家的未来终究是掌握在那些有远见卓识的青年手里的。为教育有益于恒州发展的人才,王羽亲自规定进学教授课目,除经史子集外,学堂还招聘工匠教习实业,让学子增强动手能力。

    恒州因航运发展,所以船舶作坊出奇的多。经王羽授意,许多学子钻研起了造船工艺和机械制造。王羽之所以对学堂教育这么费尽心思,就是不想让这群学子成为书呆子。

    正如他所愿,许多学子在学堂学习后不仅熟知四书五经,还对水利、耕种、造船等颇有研究,甚至有些学子动手改良了灌溉设施,促进了农业发展。这样的现象正是王羽乐于见到的,他对那些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学子大力褒奖,鼓励他们继续学习,为恒州出一份力。

    教育虽为恒州提供了新鲜血液,但若不改变固有思维,那也只是于事无补。王羽深知百姓热衷于拜佛求神,寺庙僧人不事生产却以供奉为食,这在王羽眼里是不可理喻的。于是下令,捣毁不合规制的寺庙,收回寺庙所占土地,加强对寺庙统一管理,严控寺庙人口、按人头对寺庙供给粮食,同时要求寺庙积极为宣教恒州建设宣教。

    这一政策惹得大寺的僧人们十分恼火,但他们却无可奈何,因为小寺的香火不行,生活本就朝不保夕,现在官府供给粮食,正是解了他们后顾之忧,他们反而支持官府。王羽将征收寺院土地低价卖给无地流民或贫苦百姓,即使没有钱财也可先借租,租给一点年数即可获得土地。

    在王羽的改革下,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水利设施的修建,农学技术的推广,官府的大力支持,使得粮食获得大丰收,增产增收近三成。

    即使这样,各州纷纷加税的背景下,恒州所收农税也未增加一厘,百姓自然对王羽感恩戴德,纷纷说王羽是个好官,是真正的恒州父母官,甚至传说他是天生的文曲星下凡,更有百姓将对神仙的信仰转移到了王羽身上。

    随着财税收入的增长,恒州军队也慢慢有了雏形,新军定名“神机军”,寓意“神机妙算,决胜千里”。

    建军伊始,王羽就定下了精兵政策,人不在多,务必精良,在装备配备上都是选用最好的,普通士卒也能配上玄衣黑甲,远远看去,犹如黑云压城,威风凛凛。一方面利用阳州商人大量采购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利用“举贤良”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将领,新军用人同样是不拘一格,要想当官全凭本事。

    同时,王羽还征募大量读书人担任参军、主簿、工正等,负责后勤、文书、机要等工作,并将征集的大量工匠编入军籍,提高待遇并授予职务,负责仿造和维修军械。

    在完备了武器装备后,王羽设立武备学堂,从各州招募名将与教头,命他们教授学员兵法与格杀技巧,训练合格的学员可以直接授予官职,效力军中,除此之外,武备学堂还招收能工巧匠致力于革新军备,诸如火器、军用器械等。

    王羽还注重招收谋士,授予他们都事、守备、军师祭酒等职,组建军中幕府。

    为更好管理军队,王羽再三严明军纪,安排督军使纠察军纪,设立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骑都、督将等职监督军中将领,王羽不是不信任他所提拔的将领,但人心叵测,他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只有牢牢掌握军队,全军上下一心,共为一体,才能对抗久经沙场的三侯军队。

    多年前,王叶曾对王羽透露过,三侯都拥有密探。如果能够提前得知消息,做出部署安排,那么王羽的胜算将大大提升。

    于是王羽组建了专门用于刺探情报的机构——晓风,正如他取得名字一样,他希望晓风能超越残月,普天之下,但有风吹草动,皆可尽收眼底。

    王羽所做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他知道光做这些还不够,此刻他最渴望的就是时间,时间越充分他就能准备得越充足,此刻恒州的命运正犹如一叶小舟,在海面上四处飘荡,稍有不慎,就有倾覆的风险,王羽清楚自己要更加小心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 恒州新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us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