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笔古今
经常钓鱼的朋友们都知道,钓鱼,首先鱼竿要好;其次,鱼线要紧致;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在鱼钩上。
鱼钩上要有倒刺,让鱼有进无出;更重要的是,鱼饵,还要精心调制,为的,就是引鱼上钩。
那么,没有鱼饵,甚至没有鱼钩,可不可以钓鱼呢?
可以。
这怎么可能?鱼怎么可能上钩?
不过,姜子牙却说,这鱼,有得上。
姜子牙,姓姜,本名吕尚,字子牙。
吕,是姜子牙的氏,大禹治水的时候,姜子牙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理洪水,因后来有功,所以被封在“吕”这个地方。
因此,按照古人“以地为氏”的习惯,姜子牙,又被人们称为“吕尚”。
青年时的姜子牙,家里很贫穷,曾经宰牛卖肉,做过屠夫,然而,这位“屠夫”,实际上却满腹经纶。
后来,姜子牙的伯乐出现了。
而此时,姜子牙,已六十多岁了。
那么,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是如何时来运转的呢?
这件事,就与钓鱼有关。
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有失仁义于天下。
位于西边的周族,看到了覆灭商的希望。
周主姬昌,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军事上的筹备,势在灭商。
一次,姬昌出外打猎,按照惯例要占卜一卦。然而这次占卜出的结果,却并不是打猎的收获如何,而是显示此次打猎,姬昌将会遇到一个济世之才来辅佐自己成就霸业。
姬昌将信将疑。
果然,打猎的部队走到渭水南岸,看到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头,在江边钓鱼。
奇怪的是,老头子竟然对眼前姬昌的大部队无动于衷,眼皮也不抬一下。
姬昌想起占卜的结果,于是上前询问。
二人一番讨论,顿觉相见恨晚。
就这样,姜子牙终于得到了一展雄才的机会。
而姜太公钓鱼的传说,也从这件事发生之后,被流传得五花八门。
最经典的一个传说,就是姜子牙钓鱼的鱼钩,竟然是一只直直的钩子。
这哪能叫钩子?明明就是一根铁丝嘛!
这样的“钩子”,怎么能钓得上来鱼?
姜子牙,这位才华横溢的奇才,到底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要看这么钓,收成如何。
因为后来,竟然真的有一条鱼,直直地就上了钩。
还真有愿意上钩的鱼。
只不过,这个“量产”,实在是太低了吧。
钓鱼,不就是为了多钓几只嘛!
你姜子牙这么钓,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费力不讨好?
非也。
姜子牙钓鱼,这实际上是很大的一盘棋。
一为修身,二为觅举,三为择主。
何出此言?
姜子牙用直钩子钓鱼,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作为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前途难免黯淡。
既如此,既然此生难以一展雄才,那么,修身,则是第一要务。
身修不好,又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换句话说,不论前途如何,我姜子牙得先做好最基础的修身的准备,万一哪一天我能够得到一展雄才的机会,那么至少我有修身的基础;遇不到,那么这是我的命。
因此,姜子牙用直钩子钓鱼,是在利用鱼不上钩的时间,来修身养性。
后来,姜子牙也果然做《六韬》一兵书,成为兵家经典。
第二,姜子牙钓鱼,却用常人无法理解的直钩。
为什么这么做?为的是引人注目。
用弯钩子钓鱼的人多得是,直钩子钓鱼的人却没有一个。
那么,人们,自然会去对那“直钩子”一探究竟。
当时相传,有很多人对姜子牙的举动感到不解,甚至嘲笑。
这恰恰是姜子牙想要的舆论影响。
一个人有了舆论影响,就有了营销,也就有了机会。
姜子牙想要等的,就是那么一个过来考察自己的人,而这个人,也终于被姜子牙等到了。他就是姬昌。
有了和姬昌说话的机会,也就终于能把自己营销出去,姜子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也是最让人费解的一点。
姜子牙为什么要等人来请他,而不是自己去主动寻找明主呢?
因为,姜子牙,他是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
他不仅想要一展雄才,还想要那个人是明君。
那么怎么证明那个人是个明君呢?——
你得懂我。
怎么懂你?
你得知道我在这里钓鱼,其实是在干什么。我不去找你,我什么都不做,你都能发现得了我,那么,你才是明君、我才是贤才。
这就是姜子牙有些“变态”的想法,可不得不说,拥有这样变态想法的人,却往往都是千古奇才。
这就是姜子牙钓鱼的学问。
有人会问,那如果姜子牙一直到死了,都没等到那个人,可怎么办?
事实上,一个人能否成就伟业,都在“命运”二字。
我姜子牙能等到那个人,这叫天命;等到了那个人,运筹帷幄,这叫运作。
二者缺一不可。
不得不说,姜子牙的这盘棋,与其在等明主姬昌的到来,倒不如说在等上天的意思。——
你究竟让不让我成就大业?
这是姜子牙的一次人生赌博,一次“天问”,一次与命运的搏斗。
在这种人与天的博弈中,姜子牙最终取得了胜利。
从这一点上看,姜子牙,的确是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的千古奇才。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关注漫笔古今的其他文章。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