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主题是:清明,由古诗《清明》为主线慢慢铺开。
从古诗的题目《清明》,孩子们聊了自己清明节的一些经历,对这个节日的了解。我从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给孩子们分享了关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从而更好的去体会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
进入古诗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并不陌生,各个都能朗朗上口的诵读,因此背诵和默写并不是我们阅写课的重点。
重点是——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解读文本。
借用上节课中提及的写话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心情,我们也不难在古人的文章中找到。完整的文章不管字数多少,但内容肯定是完整且清晰的。在游戏“找秘密”中,孩子们开始从杜牧先生的了了数字中来寻觅各种元素,找找它们存在吗?又在哪儿呢?通过反复的品读、细致的思考和不断的探讨,孩子们把这些重要的元素一个一个都找到了!就是“心情”大家一直很纠结,有人说:“他都要去喝酒了所所以心情肯定不好。”有人说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写明心情啊,在这样的讨论中,我发现孩子们原来是不明白“欲断魂”的意思,所以对这三个字都视而不见。我主动申请读一次古诗,读的时候把这三个字的情绪表达得很深刻,有的孩子似乎察觉到了,觉得那三个字听起来很不开心。我问:“是那种不开心呢?能具体说说嘛?”
“难受!”瑾瑜大声说。“烦躁!”蕊蕊冒了句。“不是,我觉得不像烦躁,像伤心。”家隽说了自己的想法。欢欢说:“痛苦!我奶奶每年给爷爷扫墓都会哭,她可能也很痛苦。”倩倩说:“是不是悲痛?”哲哲不确定的说:“悲伤吧。”就这样,我们把这种“不开心”用更具体、更丰富的词语来表达,让情绪更加贴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9aaee0afe1e40868.jpg)
就这样,孩子们理解了欲断魂的感受,很快就捕捉到这是一个表达心情的词语。甚至开始倾诉自己日常“欲断魂”的时刻,没想到还仿着杜牧先生的诗集体创作了一首新诗《放学后》,可见之“欲断魂”程度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46707f034cd8cd49.jpg)
最后,我们关上灯,安静的倾听这首诗,关注我们脑海里此刻浮现的画面,在文字图像化能力的训练中,孩子看到了这首诗中可能会出现的更多的景物,也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首诗。
今天的一课一练,正是让孩子们做图像化能力的练习,为这首诗绘制一幅连环画,每个人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把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吧!各具特色,都非常精彩的呈现了《清明》这首经典之作的独特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e2a51040f808ec2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bbc7e3fb2553a5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7acdf92c9499214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de68c5df3d158de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18ec4092fe84537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612/4b737921faf22cc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