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一年期重疾险”的讨论多起来,“一年期重疾险”好不好,值不值得买成为消费者与保险业务员拉锯的重要战场。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一年期重疾险的利与弊。
进入正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重疾险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形态,从短期纯重疾产品到长期寿险型重疾,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价格也越来越高。
重疾险产品发展的驱动方主要是市场消费者,在演化进程中,消费者的诉求在得到一次次满足的同时,保险公司也从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最终当价格超出消费者所能承担的心理底线时,“一年期重疾险”的问题才会重新被搬上桌面。
一年期重疾险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十分便宜,价格大约是长期重疾险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对于低收入消费者具有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每年的保费价格就会知道,便宜仅仅是对于中青年的消费者,当被保人年龄达到30岁时,保费就开始阶段性上涨,40岁后更高,50岁后达到一个比较昂贵的程度,而大多数“一年期重疾险”在60岁以上就无法再继续购买承保了,原因很简单:发病率太高,费用太高,保险公司不愿意卖,消费者不愿意买。”
从下列“一年期重疾险”费率表可以看出:
30岁时的保费很便宜,
但是53岁时,保费已经是30岁时的10倍,
即便按照每年3%的CPI增长计算折现价值,
53岁时,保费的价值也是30岁时候的5倍,
不得不说,“购买一时爽,续保越来越不爽”,60岁之后,压根不能再续保了。
除了费率随年龄大幅上扬之外,“一年期重疾险”的弊端还有如下几种:
01
保险责任与疾病定义可以随时变更
长期寿险与一年期短险之间的一项重要区别在于,长期险使用长期寿险模型打造,合同一旦订立,除非双方协定,其中任何一个字都不允许再进行进行修改,比如“轻微脑中风”这个条款,如果在长期险合同中定义为“发生脑中风,即便没有任何后遗症也可赔付”,那么未来,就算保险公司赔本亏死,这个定义内容都不能再进行修改。
而在“一年期重疾险”中,每一年保险公司都可以根据理赔情况理赔情况修改下一年的条款内容,客户在续保时往往不会注意这些细节变更,但是若干年后才可能发现,原来续保产品与当初购买的产品之间的差别有那么大了。
02
条款责任的品质往往较差
“一年期重疾险”的卖点就是便宜,因此设定容易被接受的价格被保险公司优先考虑的。降低价格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理赔率,降低理赔率的手段就是调整产品品质,提升理赔门槛,如果你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一年期重疾险”的疾病定义都是行业最差的。
举个例子说,平安人寿发售的“平安福”终身重疾险,疾病定义品质一直是全行业最优的,因此价格不菲,但是平安养老险公司发售的“一年期重疾险”其疾病定义品质确实全行业垫底。所以在购买产品时,尽量阅读条款细节,才会让自己做出理智的选择。
03
逆选择风险高
逆选择,通俗的解释就是保险公司不卖给你了。“一年期重疾险”中现在会加一句“本产品不因被保人健康变化而拒绝其再次投保”,很多客户就把这句话当成了免死金牌,但是不要忘了,“一年期重疾险”的合同条款每年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保险公司在下一年修改了条款,去掉了这句话,然后再以你健康情况对你进行拒绝续保,绝对合法合规,你闹到如来佛祖那里也没办法了。
另外,保险公司可以随时对“一年期重疾险”进行停售,所以说“一年期重疾险”自身的风险还真不小。
尾声
“一年期重疾险”还能购买么?
当然可以!
产品本无罪,犯罪的只有人!
只要了解了“一年期重疾险”的特点,还是能够给它找到恰当的定位。用零碎小钱加保就是一个很好的场景。
被保人已经买了足够多的重疾险,想加保但是实在无力负担更高保费时,“一年期重疾险”就是很好的的补充。
另外,对于预算有限的客户,可以使用低保额长期重疾险+高保额一年期重疾险进行组合搭配,既满足了基本保障稳定可靠,又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和不在乎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保额。
最后,如果实在是负担不起超过2000元的保费,几百元购买百万医疗险,一千余元购买“一年期重疾险”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案搭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