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处于封建割据时期。
于阗的李氏王朝,与中原联系较为密切,向后晋皇帝进献玉石等珍宝,后晋皇帝石敬瑭派张匡业,高居诲出使于阗,高居诲在《行程记》中描述了,当地玉石的开采情况,[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1300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30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20里,三曰乌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余玉随地而变,故其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玉河滨者,故其,国中器用服饰,往往用玉]。他很全面地记载了采玉的地点,时间和方式。
五代玉器出土很少,风格与唐代玉器相同,作品细腻,但没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宋代时期,新疆琢玉工艺发达,且很有特色,有玉制成的玉鞍轡,玉带,玉盏,玉印,玉枕,玉圭,玉佛等。
宋代宫廷设有玉院,宫廷玉器得到全面发展,琢玉的技艺大有提高,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县石椁墓中,[玉折枝花饰],通体镂空,折枝开叶八瓣花形,花枝叶茂,琢磨精致,生机盎然。

宋代玉器与唐代不同,宋代仿古玉器增多,玉器既是文玩,又是商品,尤其是古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当时的达官贵人都会收藏宝玉,基于需求,便出现了玉器珍玩市场,例如杭州的[七堡社],出售玉器珍宝,这种形式促进了仿古玉的盛行,于是大量的赝品充斥市场,这种风气传至后世,形成了独特的仿古玉器系列。
宋代还出现了研究玉器的著作,中国最早的一部"金石学图录",是宋人吕大临编撰的《考古图》,选录了玉器14件,后有人编著《续考古图》,补充了少量玉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