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朋友送了一台富士的一次性相机,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塑料片。喜欢是因为这个塑料相机可以让我很放松,在学习之余放松一下大脑,保持的生活的活力和自己的观察力,练习用不同角度看待一个事物。而且这个练习可以转换到设计思考里,某些时候有的问题换个角度去看可能就会有新发现。这个塑料片相机会让我更容易接受意外事件,毕竟有时候会把朋友拍的不太好,简单概括是丑的想打人,不是想象中的画面。
就是下面这一款相机。
应该展示下图片了。
经过这次用这个傻瓜式塑料相机拍摄的经历,会反过来思考设计,思考两者之间的相通性。第一次使用胶片相机,还是傻瓜式的,拍出能让自己觉得不错的照片很难,洗出来的照片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对拍摄环境的光判断不对,环境过暗导致很多照片根本无法显像;有的则是开闪光灯导致了画面一片惨白,严重过曝;还有不少的照片里有自己一根手指出现,挡住了人的样子;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焦都没有对上的照片。这些都是一些很基础的问题,是因为不了解这个傻瓜式胶片相机的本身属性导致的基础错误。我不了解这个相机本身会带来的限制是什么,它给我提供了什么可能,它自身的限制在不同环境下会带来什么问题或惊喜。反过来思考我们在具体做设计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会有设计上的限制,或是需求方提出,或是在前期调研时得到的结果导致,还有具体落地时遇到的技术问题等等。而在这些限制中,我们也会想办法发挥设计的作用,利用限制进行设计,思考限制的作用和不同环境下限制会不会带来一些意外的设计成效,让设计更有落地性。这就像是一场平衡,用那个傻瓜式相机拍摄时需要平衡相机本身的限制、拍摄环境和拍摄对象的关系,而在设计里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需求方提出的要求和限制,本身的设计诉求和目的,设计实现的技术可能性等。这是一个很粗糙的思考,但是这会让我找到一个理解我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新角度、新维度,思考是不是可以触类旁通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的熟悉相机,不停的拍,借此提高自己的照片质量。这样的的做法其实与现在常用的迭代法类似,但是不是盲目的靠不停迭代解决质量问题。迭代这是一个手段,提高质量需要靠不停的迭代,但是要尽量减少次数。因为拍东西也是要注意思考的,记住上次的错,下次改正的同时主动寻找可能会犯错的地方,避免需要下次修改。
在拍摄的时候,我是在放松自己,就像玩一个好玩的玩具一样,心情很愉悦。有的人喜欢听歌释放压力,有人喜欢运动,我比较喜欢拍东西。给朋友拍了好看的照片,朋友开心,我也能释放压力,有时候还能拍到一些搞笑的画面,感觉就很足够了。明白自己的核心诉求,这样拍起来就没有那么严肃和拘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