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视感指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也叫海马效应。
其实记忆真正的用途我认为是理解它、记下它、使用它、创新它。
一、缘起
我很“不幸”的看过许多成功学的书,为此读了许多快速阅读与增强记忆的方法,譬如《海马记忆训练》,记忆宫殿,七田真的书籍,甚至还用过虚空藏菩萨咒(就是佛教提高能力的方法),如果你非要我推荐一部书籍,我建议还是思维导图吧,托尼巴赞的,在我看到他的书之后,我才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的书籍,至少思维导图。
读过了这么多的记忆书籍,了解了这么多的记忆方法,真的有用吗?我很客观的告诉你,效果很不明显,大部分完全作用不大,我记得其中有一部书写到要建立自己的模块,方法是好方法,可是真的很难,当然简单有挂钩法,书中常用例子2像鸭子,还有谐音法“山顶一寺一壶酒”(3.14159)。大部分方法都显得生硬,尤其是无序数字的。
二、进步:理解与记忆
说来惭愧,我虽然学了那么多的记忆方法,记住了许多故事,许多有趣的事情。可就是记不住英语,这里的记不住不是单词,单个单词也背了很多,但就是无法运用它,甚至到了后期都有点怕。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放下英语,折回去写故事放松时,才发现有些情节你是可以看见它的,所以写起来很快,有些情节你完全知道自己在灌水,有时你甚至看不到你主人公的面目。“5W2H”根本就没有概念。(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
原来我缺的是想象,原来我连母语都搞不定,何况是英文。从此我明白了我必须看见我所作的事情,就像有计划必须预想结果,无论是好的还是糟的。
当有了这种改变后,我发现我工作的效率确实提高了。自己编故事时也可以看见一些人物形象了。由此联想到那些创业成功者,经常会说出脱离当时现状的话,比如风清扬的我们将来要的不是这样的一房子,而是十套,一百套;又比如牟其中的罐头换飞机,卫星上太空等。这些成功者说的许多话,是他们可以看到的,用个词叫做有远见。
回归到学习上,还是说这个头痛的英文。为了提高自身,上升平台,我开始重新学习新概念英语。读2的时候我发现我真的可以看见故事了,比如巴顿,比如美洲豹。
尤其要重点提美洲豹这篇该死的文章,Puma(彪马),当初我大学和室友背了许多遍,后来还是忘记,一无所获,甚至连单词都回归到原型。为什么?
因为你看不见它,就无法理解它,或者说理解就有偏差。比如走廊、拱廊、长廊、围廊究竟有什么区别,究竟该用什么词?逃跑、逃学、逃脱呢?
你如果能看见它,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它,记住它,就像婴儿看图识字一样。许多谐音方法也是用熟悉更换不熟悉的事物。
还有当初我比较头痛的一门课——物理,老师天天给我说一个什么“物理情景”,我压根就理解不了,力学画图还勉强可以,电学一头雾水。F=ma,你想象卡车与小汽车相撞,为什么小汽车总是吃亏?为什么开快了不容易刹车?
这些记忆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当然你如果能看见它,就能记得更牢固。
三、升华:使用与创新
记忆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使用,哪怕你炫耀也算。
简单的比如你读了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你为了讲给别人听,你就必须重新想象一遍说出来,可能与原文不一样,但已经完成了使用。
中等的比如你学习一篇新的英语文章,有许多新单词,为了使用它经常会造句,这个我们语文也常用。甚至你为了写的和原文一样好,你必须想象出当时写文章的那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写。
困难的比如市场类的,有许多公式,许多算法还有猜测,你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用它来分析你所看见的事物,来预判最后的市场状况。
涉及的使用知识越多,就越复杂,你就越要能看清现状,越加有条理的来做,所要看的绝对不是一面。这又有了一次名词“多方位思考”。顺带提一下“换位思考”最好的方法是你把自己想象成他。无论什么指示,你看到的越逼真,你越能做好它。
创新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能够利用你所有的信息和资源,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人做,或者别人没有做好。
跨界创新、跨界融合就是一种创新,大部分的创新都是理论的整合,信息的整合。比如核磁共振的运用,就有物理学家的功劳。
四、结束语
既视感,好好去看你身边的世界,你所爱的人
1、你学习任何事物,能想象出它的形象、情境
2、你推测任何事物,能想象出它的发展轨迹
3、你总是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你也站在巨人肩膀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