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第一次有这个感受的是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实习不算数。实习是懵懂的站到了讲台上,心里明白着自己是实习的,是在感受工作过程,那时候心里还没有学生。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当然是准备充分的。但当我站在比教室地面高一层的讲台上面对底下那一双双澄澈期待的眼睛的时候,突然就有点慌,一种沉甸甸的东西突然就压进了胸口,从此就没有离开过,那就是责任。看到那一个个孩子,就看到那一个个孩子身后的路,就看到那一个个孩子背后的家庭以及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状态。从此,三尺讲台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教育无小事,怕辜负,只好负重前行。
也正是这种忧惧,磨炼了我,并成就了我。讲台外,孜孜矻矻;讲台上,挥洒自如。课堂上,师生沉醉;课堂外,实至名归。
另一次被讲台震撼的是两个朋友的故事。一个朋友是生病做了手术,从此离开讲台。每次看到我们去上课的时候,就眼睛觑觑的,带着些羡慕。我们打趣她,她就眼睛湿湿的说:“一直做梦,都是在讲台上。”我们说让她上几节课过过瘾,她满眼惆怅的说:“得对学生负责哦。上一次两次算什么呢。”可惜身体不允许她走上讲台了。另一个朋友正是事业状态最好的时候,也突然生病做了手术,无法担负繁重的语文教学任务了。她经常怅然的自问和问别人:“我就这样离开讲台了吗?”后来她决心转教心理课,目前正在进行各种心理培训。一位老师退休的之前跟我说:“上一天课少一天了,每次站在讲台上都特别珍惜脚下的那点地方,珍惜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讲台,羁绊了我们的脚步,磨去了我们的青春岁月,但也打造了我们的生命价值,见证了我们的辛苦努力和无私付出。
“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也风流”,多少年来,我用这句话作为教师演讲比赛的题目,作为教师工作总结的题目,用它来诠释我的工作、我的价值、我的精神追求。
可是有一天,我觉得这句话是这么的沉甸甸,那三尺不高的讲台霎时高耸起来,高到我难以迈上。我意识到,我的承受能力是那么弱,之前安慰考得不好的老师和学生的话语是那么的苍白。
那一天,高考成绩出来,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一位是安徽过来打工的子女,这孩子成绩一向平稳,一模二模都呈上升趋势,考上一般的重点大学没问题。但高考失利,二本也没考上,语文考得特别不好。虽然我也满心的付出过,但还是满心愧疚和怜悯,就给她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一片咆哮:“就指望你出息了,你考这样你上什么学?!你平时都干什么吃了,拿着全家的血汗钱……”我无法听下去,我能体会到这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有人说,高考不代表什么。那是实话,也是通例。高考不过是人生比较重要的转折点而已。但在当前社会,对于一个贫困无依的家庭来说,高考几乎就是孩子的唯一出路,也是家庭的唯一希望。那些高姿态的大道理,那些于事无补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我站在讲台上说的“我的语文未必助你高考多么辉煌,但会丰富你的人生”“学习不要太功利化”,这时候显得多么可笑。社会骂应试教育,师生骂应试教育,只要每个人还不能各展其才有比较均衡的收入并且活的有尊严,如果社会还是靠高考选拔人才,那么应试教育必然存在,而且可能是没有出路渴望出路的人的唯一出路。
教师和孩子朝夕相处,早已经与孩子悲喜与共。当孩子高考失利伤心的时候,也是教师心痛的时候,连同心痛那些陪伴的点点滴滴。决定成绩的因素是那么多,但一个结果可能就否定了所有的因素。没有人是常胜将军,学生不是,教师更不是。否则就没有人有学业失利之说。但无论多少道理都无法让一个饱含希望却突然绝望的家庭释怀,也无法让一个牵挂着学生成长的教师释怀。三尺讲台啊,你要教师和学生如何站稳这个阵地?!
教师的力量很小,特别在今天的国情下。但教师的责任很大。
作为一位老教师,我再次对讲台产生了深深的震撼——讲台高不易攀。不仅教师要敬畏讲台,也希望那些教育引领人物、能决定着教育命运的人更要敬畏讲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