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物理学家万维钢写的书,其实是之前发表过的文章的摘录,旨在通过每篇文章解析一个高认知度的观点来增加人们的科学认知思维,以更加适应复杂的现代化社会环境。
因为之前学习过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所以觉得这个模型刚好适合用来做这些文章的读书笔记。因为每篇文章都是独立的,所以适合给每篇文章做一个便笺式笔记,加强自己的吸收。
思维需要可以练习今天来拆第一篇文章《反直觉思维》:
R:无论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经常会有两难的处境,需要作出取舍。但因为不是每个选项成立的条件和带来的后果都是清晰可见的,而思维和语言却因为存在误区刻意放大某一方面,让最终决策实际上显得不理性。
具体表现为眼前的、短期的、显性的、画面感强的、修辞厉害的部分会被人不自觉地放大其重要程度,而长远的、隐藏的、多重反应的、抽象的部分有时候更加重要、更值得选择,反而被忽略了,造成巨大的损失或者损伤。
文科生思维偏向通过不理性的情怀、细节地放大、故事的演绎让自己或者社会做出不明智地选择。而理科生思维会仔细分析、找证据,权衡比较,做出最实用性地、最大效能地选择。
I:反面例子:我曾经因为贪图眼前的安逸,下意识相信了某人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救世主,导致职业生涯的巨大挫折,不得不重新启动。我就是在当时认知程度很低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为自己的长远人生发展做规划,被眼前的种种“好处”诱惑,而没有意识到那将成为自己深深的桎梏,直到忍无可忍。这是完全错误的取舍,只受眼前的动人的蛊惑,而没有用自己的心智去穿透到自己的未来。
正面例子:接着上面的故事,后来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年龄的逼迫,我知道自己掉坑了。到底要不要跳出火坑让自己重生?这对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毕竟对外面世界都不太了解了,要完全重新开始学东西,忍受异样的眼光,还要丢掉眼前看起来不错的机会成本。
经历反复纠结之后,我还是选择出来寻找不确定的可能性,因为我终归知道对于我的整个人生来说,我如果不更换跑道,只会越陷越深,越来越不敢走出泥潭。结果是出来之后,虽然有所心理准备,依然经历了几个月的强烈痛苦感,一度都要抑郁了,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但熬过来之后,现在也算是走回了正规。
A:今后做任何选择,都要尽可能仔细地看清真实地利弊,找到最重要的利益或者损失,为自己做更加明智地、高效地决。所以我们需要锻炼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经济学思维的分析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真相,搜集数据,找到证明,提高整个人生的效能。
觉得做影视方面太消耗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与个人成长有点距离,或许也不是最为感兴趣,所以决定还是打回简书平台,顺便也发在头条号与爱学习的你一起共勉。我知道中途转换垂直标签会有不好的后果,但一个身份证又不能同时注册两个,你让我咋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