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野进大别山,为何损失惨重

中野进大别山,为何损失惨重

作者: 长河观日 | 来源:发表于2023-01-07 08:29 被阅读0次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不久,为了充分调动敌人,中野12万人马直插大别山,解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从鲁西南到大别山,相隔千里之遥,一路上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之外,还要穿过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流,要想顺利到达目的地,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穿过黄泛区,时任中野司令部军政处处长的杨国宇回忆说:“当时这里虽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还是一片汪洋。除了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坍塌的民房屋脊之外,再也看不见什么别的东西。即使是无水的地方,也尽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

    图片

    在这样的地形中行军,走路都困难,重炮肯定是无法通过了。无奈之下,战士们只能忍痛将这些来之不易的大家伙丢弃。渡过汝河后,中野大军来到了淮河岸边。敌人为了阻止我军过河,早就把这一带所有的船只给收缴了。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危急时刻,刘伯承亲自拿了一根竹竿来到河边探测水深,结果发现河水刚到脖子以下,可以徒涉。

    中野越过淮河后不久,敌人的追兵就到了,不料此时河水突然暴涨,敌军只能望河兴叹,也许这就是天意。最终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后,中野终于进入了大别山,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了23座县城,对武汉和南京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但仅仅半年之后,中野12万大军就损兵过半,并被迫从大别山撤出,这是为何呢?

    图片

    不少人把撤出的原因归结在了白崇禧身上,认为中野在和他交手时吃了亏,这才被迫从大别山转出。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白崇禧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和刘伯承相比就处在了下风。一开始白崇禧仗着兵多将广四面出击,结果被刘伯承抓住战机,在张家店歼敌5600余人,在高山铺歼敌12000多人。这两仗彻底把白崇禧给打怕了,之后每次行动,他都至少安排两个整编师齐头并进,这样才稍觉安心。

    和白崇禧的军事进攻相比,小保队才是对中野最大的威胁。小保队主要是由当地的土豪劣绅、地痞无赖和他们手下的一批爪牙组成。这些人在大别山土生土长,对地形十分熟悉,拿起枪就是战斗人员,放下武器后和老百姓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单论战斗力的话,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小保队只能算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们的破坏力却比国民党的正规军还厉害。

    图片

    小保队平时以老百姓的面目出现,不容易识别,又极其顽固和反动,经常对我军派驻在地方工作的干部下手,而且手段极为残忍。刘淑宪当时在中野6纵16旅担任宣传干事,被上级派到英山县从事地方工作。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小保队太猖狂了,我们住宿,一个晚上都要换好几个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被小保队堵住,好几个战友都因此牺牲了。”

    除此之外,小保队还经常威胁当地百姓,不让他们给我军提供帮助。这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部队中的伤病员无处安置,给养也得不到补充。刘伯承后来回忆说:“粮食要自己筹,伤员要自己抬,打完仗也没有可以休整的时间和地方。因此,有些部队一时呈现出疲惫和纪律松弛的现象。有些干部,打起仗来顾虑重重,错过了一些歼敌的机会。”

    图片

    中野挺进大别山,本来就是无后方作战,伤病员要靠老乡安置,给养要靠百姓提供。而小保队却把我军和老百姓的联系给割断了。中野在和白崇禧作战的同时,还要为后勤保障和伤病员的安置发愁,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坚持了半年之后,中野不得不从大别山转出。虽然损兵过半,但却吸引了数十万国军,极大减轻了其他战场上的压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了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野进大别山,为何损失惨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ie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