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偏误,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在没有分析或者了解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先采取行动的现象。简单说,就是相信“行动”比“什么都不做”更好。
但在未充分了解信息情况下,“行动”一定比“什么都不做”的效果好吗?
比如在高峰期乘坐地铁时,列车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手臂挨着手臂。明明在列车外的队伍动都不动,但身后的人还是想努力往列车方向挤挤看,希望能够挤进列车。但是结果大都是,自己被前后两人夹的难受,但还是被挡在列车外。明明都挤满人了,何必这么用力过猛呢,我不禁抱怨起来了。
在股票交易市场,我听信一个常春藤走出来的十八线游资越甲策市的箴言,“无恐慌,不开仓”,即在大盘情绪恐慌点,透过市场信息预测,找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近一个月跟着越大的交易节奏,操作频率并不高,但让自己一点点认清了交易市场的情绪变化,熟悉了捕鱼技巧和吃到小鱼。这也让自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操作,比如以前看到股价猛烈拉升,我就想急匆匆地进场买入,希望抓住大涨机会,但是最后被套牢了,从趋势投资者变成价值投资者,哭了。追涨杀跌,还不如定投策略,简单粗暴高效。
总之,在未充分了解信息情况下,我们会产生做点什么的冲动,不管它有没有帮助,这会让自己感觉好受些。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如果要避免「行动偏误」,最重要的就是,在情况不明时,先暂时不要采取任何行动,问清楚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接下来我想做什么?
2)做这个的原因是什么?
3)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4)做这个有助于我达到目标吗?
当充分了解了行动的意义后,再作出决定。这也能让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无用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