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余温未凉,其中的“格列宁”是一种重大疾病的靶向药。那么在电影里把人们生活搞得死去活来的“重大疾病”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在“重大疾病”到来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治疗?如何选择保障产品?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聊聊重大疾病是什么?
定义:重大疾病是指医治花费巨大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还着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那些需要住院、不能产生收入同时还会需要大额费用。具体包括: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需要进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术,有可能造成终身残疾的疾病、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瘫痪、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和严重精神疾病等。
都说“一病回到解放前”就是指重大疾病,可是重大疾病到底会怎么影响家庭呢?在这里我们就简单的给大家絮叨絮叨。我们将一个重大疾病从发病到治愈复原费用做一个简单的阶段拆分(如图)
重大疾病周期费用图如图所示,在整个重大疾病治愈周期内,会有两大阶段主要费用支出周期,即治疗阶段和恢复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患者是无法产生有效收入。从而使一个家庭由正向收入直接进入了一个负向输出的阶段。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家庭由A和B组成,A月薪10元,B月薪9元,正常情况下家庭总收入19元/元。一日A得了重疾,治疗周期需要费用20元,而A在此期间无法工作,此时家庭总收入 -11元/月。好不容易治疗结束了,进入恢复期,此时A被告知可以做简单工作不可做高强度工作,A的工资月5元,而A的康复药品需要15元,此时家庭月收入 -1元/月。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简单解读什么是“一病回到解放前”。
重疾如此“可怕”,需要如何做预防?
预防总比修复重要,所以对待重大疾病,首先要做的就是健康的饮食与作息,坚持锻炼与营养均衡保证身体的健康(关于健康饮食和作息将独立文章发布);
除了健康的体魄外,还需要做到在风险产生时如何有保障计划,做好预防措施。重大疾病的预防措施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有一大笔现金储存(随时可以提取的现金流)专门用做个人疾病治疗专款;另一种通过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嫁至第三方保险公司(即风险转嫁);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没有能力专门留一大笔费用用做治疗专用,但是我可以通过保险对重疾风险做到提前的准备,以确保在重疾产生时可以及时的得到治疗并且不至于让家庭进入“负”收入状态。
如何选择重疾保险?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有买卖就有产品。当前市场上重疾保险不计其数,使得投保人在选择时更是眼花缭乱。那么如何对重大疾病保险进行选择呢?我在这里做下简单的介绍:
首先,现在主要重大疾病险都打出“多次理赔”概念,此概念源于当病人产生了第一次重大疾病后无资格再次购买重大疾病,从而为了让被投保人具有再次重疾的能力,提出了“多次重疾”理赔的概念。
当前重大疾病保险主要分为分组理赔和不分组理赔。其中分组理赔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重大疾病进行分组,而同一组只可以理赔一次。而不分组理赔,即患得重大疾病既可以享有理赔资格。
那么所有重大疾病发病率都一样吗?————不是的
这里要说明一个概念:6种高发重疾。(恶心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开胸),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期),重大器官移植术)
在日常的重疾理赔中,6种高发重疾理赔占到所有重疾理赔的85%以上:
重疾理赔分类图因为市场上几乎没有不分组的产品,个人建议在选择重大疾病保险时,一定要选择大而化之分组产品(例如只有恶心肿瘤与非恶心肿瘤划分),而不选择特别详细的分组。
其次,在我们选择保险产品时,还需要注意“豁免”条款,即当没有产生重疾而产生了影响家庭收入的轻症后,此时已经无法偿付保费是否能获得豁免。目前众多产品中或多或少都有轻中症豁免条款,此时需要投保人注意豁免内容。(豁免的越多当然越好,最好豁免主险后续费用)
再次,需要注意理赔条件和保险除外责任:
1)、理赔条件,即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参与理赔,合同保额是否为基本保额;
2)、除外责任,即是保险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不承担理赔;
在选择重大疾病保险时,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注意:
1)、企业文化;
2)、附加价值;
3)、特色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