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逾矩”三个字突然触动我。
应该是一直想着的问题吧,听到这三个字,忽然明白了很多。
“矩”一直在。人之初,生于混沌,不知外面的世界如何,一直在手脚并用的探索,每走过的一步,都被小小心脏高兴的记录,这代表着空间的扩大。
所以小孩子不能抱习惯了,他接受了舒适,就不愿意自己孤零零躺在那儿了。
每个家庭给孩子的“矩”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孩子对外界的认知是不同的。
究竟什么决定孩子更适应眼前的世界——行止给出恰当的规矩。当然,这对家长有要求。为什么人们逐渐认识到,很多有富家子弟并不是更放纵,而更多寒门弟子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融入社会,社会的“矩”有什么标准,是启蒙阶段的功课。
所以人们常说“会说话很重要”。所谓“会”,是懂得每个人有自己的“矩”,不能随意践踏,既要尊重又要做出利于自己的调和,是需要智慧的。
所以愤世嫉俗往往是文人品格,因为书里的记忆早就时过境迁了。所以顺从自然,所以“致良知”,所以实事求是。
伟大如孔子,七十多时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这摸不到见不着的“矩”有多难参透了。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开悟,就是破矩阵的过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