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成甲的《好好学习》,我认为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呢?
这本书讲述的是思维进阶的方法,一个人最难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习惯,最难进阶的自然也是思维模式,这本书好就好在它能够把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式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为什么画了个轮廓就算好了呢?能不能直接把更高级的思维模式整个展现出来呢?答案是:作者不一定做得到。
也许可以,但就算真的写出来,那现阶段的我们也不太能看懂。为什么?
想象一下,我们以成年人的视角,给孩子解释成人是怎么思考的,那个过程纠结不纠结,糟心不糟心?
如果逼不得已非要教,我们会怎么去教?我们首先面临的是成人与孩子的大量信息不对称,堆砌而成的认知不对称,我们得先使得信息对称,然后再使认知对称,那时孩子尚且刚刚识字,更谈不上理解能力,因此这件事有多难,可想而知。
我们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常年跟在我们身边,长年累月的教导,让他变得成熟,适应成人思维,而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给孩子的,也只是思维模式的轮廓,而不能完全以我们的思维去主导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轮廓,人们就能把它逐步清晰成自己想要的,所以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已然是非常够了。
那我们为什么要修改我们已经有的思维模式呢?
修改思维模式虽然很难,可一旦完成,这对于一个人的改造可能是翻天覆地的。一种思维模式的成型,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单在某一个方面起作用,而是可以对他的各个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改造,这就像练武之人,有的练把式,而有的人练内功,练了把式的可以一掌断石,但是练了内功的却可以翻江倒海,好的思维模式之于我们现代人,就是习武之人的内功。
所以我们得要修改思维习惯,进阶我们的思维模式。
进阶思维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我们的思维进阶到更高级的时候,当我们脱离了“视觉锤”这个境界,进而冲向了“多元思维模型”境界的时候,在我们的眼里原本平面的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起来了吧。
以上是我认为书中给我最为重要的东西,但书中其实不仅如此,还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
核心是临界知识。书中所谓临界知识,其实就是“可随时调用的基础学科的重要理论”,它的界定来源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但是又区别于多元思维模型,临界知识更加初级,更适合愿意改变思维的初学者。
临界知识的核心定义,就是利用一些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概率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从多角度、多维度,解释我们所遇到的所有的事情,发现事件中的底层规律,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
例如,当我们去吃自助餐的时候,只需支付一定的钱,只要不带走,就能够随便吃,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很能吃,那么自助餐岂不是要亏本?这个时候引入经济学临界知识“边际效用递减”和“附加值理论”,就会发现,其实自助餐厅并不会亏本,因为每个客户在吃一样东西的时候,吃第一口的幸福感是最强的,当突破临界值的以后,每吃一口的幸福感就会递减;而自助餐厅的每一样食材都是大量批发,其附加值(运费、包装等)更低,因此成本也相对更低,此消彼长,自助餐厅最多属于薄利多销,但却不会亏本。
那么我们在选择自助餐厅的时候,就千万不要抱着把餐厅吃亏本的心理去吃,因为我们吃得太撑的话,幸福感会降低,而且餐厅也不会亏本。我们应该选择食物品类更多,能够给予我们第一口幸福感最多的自助餐厅,才最为划算。
这就是临界知识的运用。
书中提到的第二个重要的工具,是反思日记,而反思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我们对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的反思过程。
记反思日记有两个好处,一是我们可以随时回翻日记,看看我们是否又犯了老的错误。我们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有的时候,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的坏习惯,但是坏习惯却是时刻在起着作用的,如果我们不定期回顾,那么坏习惯引起的日积月累的变化,就会把我们推向黑暗的深渊。
记反思日记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记录我们的思考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不断地修正它。比如,当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时常会说一些我们自己都觉得非常棒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应变呢?其中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的潜意识其实是怎么想的呢?这些都可以在反思日记中体现出来。
书中还有更多的思维工具,例如,黄金思维圈、二八定理、复利思维、概率论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床头工具书,非常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