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赵师秀有一首诗叫《约客》,是这样写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说的是梅雨季节的一天,诗人的朋友与诗人约好要来做客,诗人就备好了酒,等朋友的到来。可是直到半夜,朋友还是没有到来,焦急愁苦的诗人捡起面前的棋子,拿起,放下,又拿起又放下。
想必这一夜,诗人在朋友的来与不来之间做出各种各样的期待。最终趴在案上朦胧睡去。也许他会在第二天醒来时会想幸好的友人未来。自己才感受到想念的重量,而等待也变得美丽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着这样的期待等待。"来"与"不来","去"与"不去″…
就拿来与不来说。来是走进,不来也许是走到了。。要等的人未来,他会在春天等下去。来是一种残缺,然而不是一种遗憾,因为不来,那人以长久在他心里。
想起汝阳朋友的有约,好几次约我们几位同学一起到她那儿去玩儿。她告诉我们会带我们一起去漂流。去爬山,去洗温泉。让我们延伸出无限的念想和期盼。没有去的时候,这件事情仿佛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想起来就就会飘飘然的呈现出我们开心玩乐的场景,每一次的场景画面都会不同。
前些天遇到双休日,大家都有时间。我们去了一趟汝阳,虽然玩的也很开心。留下了真实的生活美好的。也便从此放下了这个念想,那份开心止于某个画面,不断变换的场景便也从此消失。
其实来与不来,去与不去各有其好。都是生活中的一种很自然的状态。去有去的好,不去有不去的好。来有来的不好,不来有不来的好。
有时候"不来"胜过"来",因为"不来"给人设置了一个悬念,你会将这份期待延伸在前方,更多的想象的空间与画面,用美好的想象甚至胜于真实的美好画面。而"来"则打破了这种悬念,一切戛然而止,美好的画面变落幕了。
来与不来,去与不去,是心灵的两扇窗户。当我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每件事物的两个面的时候。一切事情的发生便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我们心所接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