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苏菲的世界》是面对15岁左右少年的哲学启蒙读物,虽然自己已经远超两个15岁,但对于哲学,的的确确没有开蒙。朝闻道,夕死可矣,有这样的口号撑腰,读这样一本儿童读物,似乎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了。
当然了,东西方世界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分别成长起来,所谓的哲学,几乎完全是西方世界的精神产物,所以《苏菲的世界》作为启蒙读物,大抵是面向西方世界的启蒙读物,而对于在中华文明圈成长起来的人,理解哲学可能就比较困难了。那么对于这样一本读物,若是东方的读者,也就不必在意它是不是少儿读物了。
也曾蜻蜓点水般读过一些哲学原著,可能是因为缺乏天赋,总觉得那些读物太过艰深,读起来云里雾里,不知所云。除了因为哲学家确实有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的本事外,也可能是因为少了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学习中国的传统思想,除了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耳闻目濡之外,还有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教诲,便是一点一点把传统文化融入了命脉、骨髓。所以《苏菲的世界》这样一本深入浅出的哲学书籍,对于了解哲学、喜欢哲学的确有很大的作用。
哲学是什么?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而每个人的哲学似乎又不尽相同,每个时代的哲学观念也大不相同。从城邦到国家到世界,从想象到具象到抽象,人、人类社会在改变,人对人、人类社会以及人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也在改变,哲学也在改变,但是哲学的核心似乎没有变,它一直要解答的问题大概就是“是不是?”和“该不该?”。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的,两个相继的现象是不是具有因果关系?前者产生了,后者就必然应该产生吗?这种因果律的思考几乎贯穿了每个人的生命。而对于人在社会里的作为,也要经常考虑到这两个问题,是不是这样做了,该不该这样做,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共识,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哲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开始到现在,不知存在着多少流派和著作,能够把这许多流派和著作,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浓缩成一本小册子,作者对于哲学无疑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见哲学并不都是高高在上,并不都是只能属于精英圈子里的精英。哲学也可以面向大众指导大众。有的哲学家把哲学指向星空,带上苍穹的高度,而有的哲学家则让哲学走进人间烟火,与普通人的苦乐衔接。这种普及哲学的作用,大概便是本书存在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