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3柳永经典性一赋章法(三)

2.3柳永经典性一赋章法(三)

作者: 尊道贵德Layla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17:51 被阅读0次

    那么另一方面在描写情感的作品之中,其实同样渗透了柳永这种赋笔的章法。我们看这首最著名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这首词首尾俱足的铺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好像是一个独幕甚至多幕的歌剧一样,整首词我们看它的上片其实是4个层次,非常细腻的4个层次。

    ①寒蝉亲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第一个层次,讲离别之前的环境、季节、场景,各种背景情况的交代。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是讲到离别之前的宴会、饯别,而兰舟催发就意味着离别即在眼前。我们感觉到柳永在写这个词的时候,似乎是有意的把每一个环节都拉伸开来写,而不是一笔带过的。最典型的体现在下面。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如果我们多读一点古代,关于写离别的诗词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诗词作品,都把描写的笔墨集中在离别之前和离别之后,而离别这一刻几乎没有什么人写的,因为离别这一刻是一个很短暂的一个瞬间。执手之时是还没有离别,而分携之后就是已经离别了,所以这一刻反而人们不大去写,它也很难写。

    但是柳永这两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却把离别时刻那一瞬间的情感抓住了,并且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离别之后的遥望,在岸边遥望。这首词是在汴京城外的,码头汴河码头边的一场离别,而汴河是往东南方向流,流到江南去的,所以在汴河码头边,遥望东南,暮霭沉沉楚天阔。用这个方式来展现离别之后的,徘徊不忍离去的感伤。

    所以上片这4个层次,非常细腻的展现出了一场离别的故事,这就是所谓以故事性和场景性,来构建章法的一种模式。

    其实下片也是这样,下片的核心句就是它的第1句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

    整首词的核心就是这一句,这一句仿佛是一个非常明亮的一个点一样,点出来之后,其他的句子全都是染,所谓点染笔法就是指这个。点出伤离别,然后第一层用,

    更难堪,冷落清秋节。

    这样一个凄清的季节氛围,来渲染这种伤离别的伤。这层渲染还不够,再来。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用设想别后的沉醉,别后的借酒浇愁,以及今夜的沉醉和明晨的酒醒,而酒醒之后,未知身在何处?只见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一个凄清的场景。用这一层来进一步的加以渲染伤离别的伤。还不够再来。

    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第三层渲染,说经年就是整年或者多年,离别之后的若干年,所有的良辰美景都是虚的,对于伤离别的人来说,都是虚的,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更加加重了,对于伤离别的伤它的渲染。最后是

    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所谓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我想他的意思就是把话说到尽头不留余地。

    其实我们读这首词的下片就会发现,讲到更难堪,冷落清秋节,意思已经完了,意思已经满了,但是柳永总有办法翻出新的意思来加以渲染,所以杨柳岸,晓风残月再加一层,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再加一层。其实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他的意思已经在,良辰好景虚设的虚设两个字之中了,可是柳永的办法是把它全部说完,不留余地,所以这是他的特色所在。

    喜欢的人就会说这个是淋漓尽致,当然不喜欢的人,后来有些词论家不喜欢这种风格,也会觉得他过于的平铺直叙,不留余地,过于直白了。这是审美上面的不同的标准所造成的,但是柳永的特色就是在这。

    柳永的这首《雨霖铃》,整首词从饯别写到催发,到泪眼相对,到执手告别,告别后的酒醉,到次日清晨的酒醒,到对于将来的设想,依次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怀行动。我们读起来非常感觉,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句曲,写出了动人的惜别一幕。它的细腻感,故事性,和直接面对市井民众的感染力,就不是令曲所能够达到的。

    宋代李之仪说,唐五代词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阙,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

    这就是从词史的角度肯定了柳词,以赋体作长调的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3柳永经典性一赋章法(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w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