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基教父著作《长赢投资》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巴菲特的推荐文是:“对于绝多数投资者而言,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是最明智的股权投资方式。我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多年前就坚持这一观点,经过半辈子的实践,我对此更深信不疑,博格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委”。
下面是一个名叫阿平的人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摘录一段学习。
“”这本书的正文思想精要:
一、投资赢家与输家的最大区别点,就是常识——总收益=市场收益-投资成本。投资回报只能源于企业经营收益的长期积累。
建立一个容纳美国所有企业的投资组合,买入并永久持有这只共同基金。其长收益注定要高于股权投资者的整体收益率,因为不管这个时间框架有多长,股票市场的总收益减去中介成本,必然要等于全体投资者所能得到的净收益。一旦认识到这一事实,我们就会发现,指数基金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长期,而且表现在每一年,每个月和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每一分钟。而且,和那些短跑之王和热门基金不同的是,指数基金在整个投资期内都将岿然不动,情感和情绪永远改变不了“总收益=市场收益-投资成本”公式。
如何去理解总收益=市场收益 - 投资成本 这个公式? 我从一种不精确的感觉上去理解,觉得指数基金肯定是永续的,但是为什么它可以战胜股权投资者呢?所谓的市场收益是指什么?投资成本又是指什么?
二、低成本是利润之源
约翰·博格认为成本决定收益,低成本是利润之源,其所点破的指数化投资的真正含义:任何一个理性投资者都必须最大程度地限制财务中介成本,让这些成本仅仅局限于绝对必要的层次上。
我深深认同需要控制低成本,但文章依然没有说清楚,到底如何控制低成本。也许,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估值表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较可信的依据。
三、市场上有没有长胜将军?
约翰·博格总结了创建于1970的335只基金在此后36年业绩发展情况。一场始于1970年的竞赛中,355只股票型基金只剩下三只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业绩,仅占0.8%。
首先其中有223只基金已经不服存在了,比例接近2/3。如果你投资的基金都不够长久,那长期投资又从何谈起呢?据此也可大胆假设一番,幸存下来的基金不一定是业绩最好的,但消费的基金肯定是业绩最差的。
其次,剩下来的基金中有60只基金它们的年收益率远远落后于市场基准利率,48只基金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相差无几,差距在±1%的范围内。
最后,剩下的24只基金中,15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市场基准的服务也不足2%。巴菲特曾提醒我们:“大钱包就是我们超额收益的敌人。”而后,剩下9只基金的6只获得了大量现金的蜂拥而至,业绩新高伴随而来的则是走上下坡道,再也没能重演辉煌。
这段文字也许想说明的是股票型基金是难以长久,并且业绩很一般的。反向突出指数型基金的优势。但是,问题在于,没有说清楚指数型基金的真正永续性和价值型在哪里。可以看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定投指南》来进一步了解。
四、披着羊皮的狼两只
在约翰·博格看来,有两只披着指数基金羊皮的狼在招摇过市,分别是:
1. 新型指数基金;这些指数基金不按股票市值进行加权,而是把公司收入、现金流、利润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作为加权因子。在约翰·博格看来,这种新型指数型基金仍是一种积极管理型基金,似乎在判断强调市场中哪些标的被高估哪些标的被低估。而一份计划的最大敌人就是过分追求完美,把你的梦想放在一边,运营常识,坚持以标准指数基金为主导的好计划。通过以整个市场为投资对象的传统市值加权型指数基金,你可以坐享股市收益中属于你的那份蛋糕。
2. 交易性开放式基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ETF。约翰·博格认为,ETF就是打着传统指数基金的幌子,专门为交易该基金成分股而设计的基金。因为ETF的使用者主要股票交易者,他们的换手率可能高达3000%,并且很多ETF的费率是传统指数基金最低成本的3-6倍。诚然,这些专业性的ETF的确采取了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措施,但这种多样化仅仅局限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以上为阿平的文章中观点。
作者:太平基金
链接:https://xueqiu.com/1121240528/111911861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指数基金从原理上确实能够抛开具体个股的业绩起伏,整体看待股票市场,追求整体、稳定、向上的利润,因为社整体经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指数基金的趋势也是不断向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