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诗三百首(41)

唐诗三百首(41)

作者: 上德若谷的学习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4-27 16:10 被阅读0次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释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整体理解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品读字词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句子理解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有关此诗的课外知识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相关文章

  • 唐诗三百首(41)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峰前的...

  • 亲子感恩君君成长日记第8篇

    亲子诵读147累计法 复习<易经>41卦到50卦<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章<唐诗三百首>21首到30首<三字经>第四节...

  • 亲子感恩日记第六篇

    亲子诵读147复习<易经>第41卦到50卦。<三字经>第四节<唐诗三百首>第21首到第30首<黄帝内经>第六篇 学...

  • 唐诗三百首精选44首

    唐诗三百首精选44首 徐高杨 前番有感于诗词选本所选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碍阅读,已精选《千家诗》41首,今...

  • 学习唐诗三百首第41《闺怨》

    闺怨 王昌龄〔唐代〕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 我和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吸引着我留意唐诗三百首,淘了几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为着那熟语中的远景。 ...

  • 绝句

    唐诗三百首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读一读《唐诗三百首》。今天我开始重读《唐诗三百首》,我选...

  • 每天写一写

    唐诗三百首,每天必须有!

  • 【Python爬虫】--第三周作业

    39 40 41 41 doctoring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三百首(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yr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