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度电0.52元,一吨水4.46元,燃气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我就记得两年前我去燃气公司交了300块钱现在还没用完呢,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去岳父家里蹭饭,在自己家里吃的最多的就是火锅,也用不上燃气。
岳父家里是比较老的小区,还没有通燃气,用的是最原始的液化气罐,也叫煤气罐。我印象中,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用这种煤气罐,那会是40块钱一罐,现在一打听,已经涨到150了。
如果家里的煤气用完了,单元门口的广告位上贴着换煤气的电话,上午拿走,下午就能送回来,也算方便。只不过,岳父说换煤气的师傅换人了,之前换一罐能用小半年,现在不到3个月就用光了,怀疑这个新师傅手上有猫腻,想自己亲自去煤气站灌煤气。
其实这个活儿我小时候就干过,那会自己推个自行车,把煤气罐绑在自行车车座后面的座架上,用绳子勒紧,第一次运送这东西的时候感觉可危险了,生怕它爆炸。但是自己到煤气站灌气,不仅分量足,还能省掉一部分中间费用,小时候我就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
现在既然岳父想自己去灌煤气,我肯定得主动请缨,开车到那个煤气站也就才10几分钟,而且一罐煤气才130块钱,可以节省20块,正赶上我休息,收拾一下我们就出发了。
那个液化气站据说有几十年了,地方还挺隐蔽的,建在一个半山腰,车停在大门口就不让进了,来灌气的人可以借用工作人员准备的专门推煤气罐用的推车,然后用推车把煤气罐推到煤气站里面,会有专人用气泵帮你把煤气罐充满。
煤气站的院子并不平整,砌成的水泥路面早就裂成几块,推着简陋的推车,装载着“极度危险”的煤气罐走在这并不平坦的土路上晃晃悠悠;两边的红墙已经很久没有修葺,墙皮经过岁月的冲刷,像马赛克一样不规则地脱落,到处都贴着警示标语,总感觉此地不宜久留。
没多久就看到一群人在气泵那里排队,灌好一个煤气罐,就用推车推出去一个,络绎不绝,让我想起了历史课本上,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地推着推车把锅碗瓢盆都集中起来,大炼钢铁。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知道把煤气罐充满到底有多重,充气站里有一台类似加油站的那种机器,一边充气也会一边跑数,加满后,显示的是30公斤,空煤气罐大约是15公斤,加在一起都快100斤了,用推车推着都费劲,而大多数来灌煤气的都是中老年人,一个个身姿矫健,精神矍铄。
也许这些排队来灌煤气罐的人,他们的老伴此时正在超市排队买1块钱一斤的限量版鸡蛋呢,很多人觉得这是贪小便宜,小气吝啬,没有生活品质。
可能上一辈的人真的是穷怕了吧,节俭和朴素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可能根本不会懂,这些习惯能活命。
一罐煤气省了20块钱,更重要的是可以多用3个月,这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足够了。多年前央视有个栏目叫《东方时空》,里面有句话说得特别好,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品味真实平凡的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