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池刀:【1/7×6】观念能否改变世界?
我:可以,但不是以轰轰烈烈的的方式,而且埋下一颗种子。
黑池刀:埋下种子怎么讲?有没有轰轰烈烈改变世界的方式?
我: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很多改变世界的人和事都源于一次小的见闻,一次观念的分享,即使是提出那个观念的人也不会想到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比如宗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神迹(我更愿意称为传说)也好,教义也罢,仔细看看各种学科的发展便能略窥一二。
与观念相对的是行为了,套你一句话,也不能割裂来看待。不过虽说最终要付诸行动,但没有观念,思想,原理先行,则行动再多也只是徒劳无益。
黑池刀:我可忘了我说过没“也不能割裂来看待”,就算说过,你这么半句话引用也是“割裂地”套用。
我:说过。
黑池刀:这个不说了,记得当年广州还是哪个城市有个人因为流浪收容遣送的相关原因在收容所还是哪儿死了,后来这事闹大了,国家把相关的法律改了。这是好的改变,可直接原因是一个人的死。再比如后来那十年中一次次的运动,崇拜轰轰烈烈,悲剧收场。
我也认同能改变,似乎也应该先改变观念,才能促成行动的改变。但或者春风化雨,或者狂风暴雨,就不一定了。这个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像这次疫苗事件,背后就有观念,或者价值观,或者文化缺失的问题。背后就有观念,或者价值观,或者文化缺失的问题。尊重人,善,职业精神,法治精神,等等,最重要的还是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
我:偏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这部分极大缺失,大家有事就不能好好说,不是你跪着,就是我跪着。
黑池刀:一面是跪,一面是横。就是不好好待人,好好说话
2018-7-25
黑池刀:【1/7×7】观念是怎么改变的?
我:累积的经历吧还有阅读。
黑池刀:经历,阅读,这样说太宽泛了,我想问具体的,观念改变的触发机制是怎样的?改变的过程中又是怎样的?
我:你这个问题需要一篇论文来论述。观念是因变量,是最终的结果。如果能用方程来阐述↓↓↓
观念=f(x1,x2,……)
x1为受教育水平
x2为原生家庭
省略号后的变量会很多,比如收入水平,政治制度等等。
马克思说观念属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相对于意识的一切客观实在。
啊,好官方教科书的回答。
黑池刀:被你说晕了,周末可以就这个问题谈谈。你举例的那些东西是能引起观念变化,但是怎么变化的?还得让这些东西动起来,不然就是抄课本了。
我:我试着举个例子。比如拾金不昧这种观念(其实叫行为更合适,但为了阐述方便,且当做观念吧),你捡到了一个钱包(内有现金若许)。
这时有三种选择:一自己咪了,二试图联系失主(形式不限找警察还是发微博都行),三略过去当没发生。
如果你有幸联系到失主,且失主非常感谢并给予你现金报酬。你也收下了,双方皆大欢喜。这样的事情做的人多了,如果再加上法律的约束(比如失主有义务给捡到财物的人以报酬)人们就会更乐意拾金不昧,良好的氛围与观念便形成。
即发生事件→产生行为→带来正/负价值(实在价值+情绪价值)→产生观念
2018-8-2
易木反:
这是窦唯前些年的采访片段。其实窦唯的音乐跟你的音乐理念挺相似,放弃歌词表达。他是对歌词表达有失望,表达的都是阴谋什么的,干脆不表达。你是觉得有限制。
我:我认为歌词有限制,但不想放弃这种方式。
易木反:嗯。
我:毕竟文字传递的情感会直接,明了。放弃影响更多的人,我做不到。
易木反:那等你看啥时候创作出带词的。
我:我基本不会写歌词了。
易木反:那说不来,时机到了还是能写出来的
我:我目前是刻意区分了曲与词。曲唯一的表征是曲名。
易木反:
窦唯的曲名。
我:我还到不了窦唯这一步,觉得激进些。
易木反:很多文章或者诗歌,当然内容还是文字,但是题目就没有,就用文章的起首字或者第一句,跟这个符号类似。
我:因为曲是无形的么,需要个题眼。
易木反:了解。
我:当然我这是考虑到流行的因素。
易木反:考虑得还挺多。
我:如果下势做,也会更喜欢符号化象征化隐喻化的表达。
易木反:嗯,看你了。随你的意创作。
2018-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