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窑洞文物油画修复记
自小生长在抗日山下,记事时起,每逢清明节,攀登到开满迎春花的山巅纪念塔铁人处,总要到五间窑洞纪念堂摩肩接踵挤一番,从第一幅画卷起,将那记叙抗战烽火的油画、板画与注释文字从头到尾瞻读一遍,脑子里刻下青口十八勇士、小沙东海战、英雄何万祥…… 一幅幅浴火画面,一个个鲜活面容,一幕幕与日寇抗争故事。
后来到外地上学、工作,登山渐少,2002年抗日山扩建,窑洞纪念堂换成了许多位功成名就的将军生平,那些堪称文物级革命艺术品油画便再也见不到了。机缘巧合,2019年任职退役军人事务局,抗日山烈士陵园划归局属管辖,一年数十次登山,踏遍了山顶到山脚每一寸土地,向省厅争取到部分资金,加固了已成危险建筑的窑洞,彩绘油漆了山巅纪念塔顶铁人,重修了竹庭将军墓,复建了抗日山烈士陵园石拱门……突然想起少年时代刻在记忆中的那批革命战争题材油画,方查询到已堆砌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库房多年,无人管护,早已破损严重,心下叹惋,痛惜不已,可惜维护资金告罄,无力修复,只好安排登记成册,待争取到红色文物保护项目或资金再作打算。
2021年4月从退役军人事务局转任文联工作,本以为与之无缘了,巧的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被区委抽调负责学教办实践组工作,参与组织部打造“一山、一岛、一村、一馆”红色党性教育矩阵,当前中央要求深耕红色资源,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遗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在筹建红色大树第115师革命旧址过程中,计划建设红色美术馆,设立红色艺术创作基地,由区文联组织赣榆美协部分画家围绕红色主题开展创作与布展,作为展示革命老区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窗口,接下这项任务由衷兴奋,简直是抢救保护原悬挂于抗日山烈士纪念堂中的20余幅战争油画的天赐良机!
8月初,从抗日山烈士陵园地下库房里翻捡出心心念念这批画作,二十年未见天日,霉蚀虫蛀,惨不忍睹。这批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革命教育宣传画,教育了赣榆上世纪无数青少年,曾深深刻进几代人的记忆中,早期七十年代创作人员如刘太义老师等大多已辞世,后期八十年代创作人员刘世俊老先生也已年逾古稀,堪称红色文物艺术品,抢救保护刻不容缓。因时间太久保存不善,掉色破损严重,需重新覆油上色,有些则需重新创作, 8月中旬起,以文联名义多方奔走,联系动员区美术家协会部分艺术家参与修复,如老艺术家刘世俊、美协主席李家信、会员周明亮、李继斌等,不计报酬,顶着刺鼻的化学胶水及颜料气味,日日夜夜加班抢救修复画作,调色、上油、涂绘、换框,一丝不苟,严谨有度令人感动,魔幻般让一幅幅油画重新焕发光彩。相信不久后在大树村红色画廊里,这批优秀的历史画作,必将成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最直观的党史“教材”。
心心念念那批画,复原面世指日可待,心中算是对那座山,那些牺牲的烈士,以及少年时的记忆又有了一份交待!也便少了些遗憾!
—— 寸山 于2021年9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