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是贵客,一到便繁华。果真不假,这个春天匆匆的脚步并没有因疫情的可怕蔓延而踯躅不前,它还似亲切的信使守护着春风十里、卷上珠帘的诺言,纵然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明媚鲜艳齐绽放。又是一年飞絮时,争把此身许春风。2020年春天,赏春一度成了举国上下渴望不可及的憾事,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真是当时只道是平常,蓦然转头空,方知所谓的平常是原来多么的珍贵。想来,这个春天不知有多少人在经历了倍受煎熬的“全民封闭”后,因为疫情的肆虐,因为生死的无常,因为生命的脆弱,而忽然一下子就深沉地爱上生命爱上生活,摒弃早前的多少游戏人间的作派,爱春天,也爱夏天,爱亲人,爱朋友,也爱相互守望的陌生人。
眼看着“禁闭”两月有余的人们迈出家门走向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轻快,眼看着大人孩童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热情越来越高,我家也按捺不住春天的催促和召唤,选一个明媚的周日上午,带着女儿外出踏春赏春。女儿不满三周岁,有关这个春天发生的故事还没有多少真实的记忆存入她的脑海,也许只有过了多年,她方能从书本上读到或与父母偶尔交谈中,窥得几分有关2020年春天这许多或惊慌失措或悲壮逆行或相守相助的故事、眼神、面庞和背影。然而,此时作为父母,我们能做得只是给女儿尽可能保留一个完整的有关春天正常的叙事方式,同样的节奏,一样的色调,满满的关爱和保护,还有期待她如春天信使般的健康成长。
走向春天里,女儿掩饰不住兴奋,戴着口罩也要在广场上奔跑,就似有一种春天将御风而行。漫天的柳絮惹起多少诗情,女儿却不管不顾,誓要将这弱小又调皮的“雪花”捉到手,直到抓住了柳絮的“裙裾”,才兴奋地向爸妈告捷:“爸爸、妈妈,我捉住它啦!”可一张手,又恼怒地看着柳絮挣掉“裙裾”逃跑了,于是咬着牙不甘心又追逐越来。过了一会,女儿终于捉到似一截有如无的柳絮,兴奋地几乎要跳起,就像得了世界冠军,站在高高领奖台上,志得意满;又像捉住春天的尾巴,踩准了春天的脉搏,做了春天的主人翁。
广场一对年轻夫妇,锲而不舍地放一只“鹰隼”,可惜不知是风筝尺寸不够协调还是放飞技术有待提高,“譍隼”怎么也飞不上天空,几次三番地坠落,几次三番地奋起,也算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女儿不再追逐柳絮,揪着心等了一会风筝飞天,一会儿又扭头继续追逐春天的尾巴。我和妻子运动热情也被激发,瞬间变成了小孩,甘心做了女儿跟班,一家人大踏步跑上木拱桥,小碎步奔走小榭台,寻着春天的信使,却成了春天的信使,也算不望初心吧。
临近中午,春日高照,骄阳惹火,满城飞絮,草长莺飞,疫情之下,春天依旧温暖如初,生机勃勃。女儿又开始了另一种解读春天的方式,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小蚂蚁行军路线,不时计划干预一下,在意犹未尽地追逐春天的尾巴后,开始了妙趣横生的逗蚁行动。一只稍大一点的蚂蚁,似乎要急切穿越火线,报送疫情初战告捷的消息,可它步履匆匆太累了,于是女儿便千方百计阴挡它,让它稍事休息一会。一只中不溜的蚂蚁,似乎是一个小迷糊,不停地绕着花圃一侧水洼打转转,似乎急得抓耳挠腮,于是女儿便抖动小树枝打算把它送到水洼的另一边去,可它实在大迷糊了,不久就又兜兜转转爬回来了。还有一只颜色稍暗的大蚂蚁,张舞着触角,驱赶着半粒米,俗话说“宁要蚂蚁脚、不做麻雀嘴”,女儿竟也生出十分同情和敬佩,张罗着要帮助蚂蚁把食物运到蚁巢里,当然结果是往往好心办坏事,反而迟滞了蚂蚁运粮的脚步。最后,女儿玩得有些过火,把她带吸管的杯中温水倒在蚂蚁较为集中活动的地方,干脆来了“水淹七军”,说要借此验证蚂蚁是否有游泳。
吃中午饭的时间到了,女儿有些恋恋不舍地回到车里,嘴里还牵挂着“譍隼”何时能飞上天空。我抬头看时,那一对执著的夫妇也已收起伤痕累累的风筝准备回家了。
三毛说,春天不读书天。是的,春天正是大人小孩贪玩的日子,春天也不是工作天。但愿疫情阴霾尽早消散,和煦的阳光普照重回大地,热爱的生活人们又能够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拥抱春天、拥抱所爱的一切,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