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有大量外地老师,他们大都是在那个激情如火的年代,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这个小县城任教的,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外地老师大都来自大城市,见多识广,学历也比较高,业务素质普遍高于本地老师。七十年代末期的一中,人才济济,教学氛围极佳。但这种良好状况并没有保持多久,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才流动政策的出台,外地老师纷纷返乡,一中人才扎堆的状况也就逐渐淡化,最后呈现扁平化,最好的老师都走了。单达亘一直有种认识,他们上初中时代教师团队,是一中历史上师资水平最高的一波。
刘晓阳老师也是外地人,单达亘不确定他是哪里人,或者是江苏,或者安徽。他身材高瘦,脸颊没肉,面目黢黑,说话口齿不太清晰,南方口音比较重。唯有双眼明亮,顾盼生辉。他接替王坤老师教生物课。他上课不怎么管学生,只是自己慢条斯理的讲,有学生乱插嘴他也不着急,只是耐心解释。他上课尽量去实验室,不喜欢在教室上课。他讲课不喜欢照本宣科,更喜欢用挂图、标本或者电影来呈现教学内容。重体验轻说教,重实验轻描述,是他的教学风格。能动手明白的知识,他不用嘴说。他喜欢带着学生看电影,用科教片直观的反映课本知识。单达亘起初对这个老师并不敬重,因为生物课上秩序比较乱,学生说笑走动的比较多,有调皮的孩子故意捣乱,他也不着急,也懒得维持课堂纪律。但是,看过一次电影后,单达亘突然对刘老师敬重起来,因为他从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觉得十分有趣。就像从一堆卵石中淘出一块宝石一样,单达亘突然发现刘老师讲课极好,他的课充满智慧和灵性,只是别人没发现罢了。就像孙悟空突然听懂了菩提祖师讲道一样,单达亘再听刘晓阳的课时,总是喜不自禁,饶有兴趣。
期末生物测试时,单达亘居然得了唯一一个满分,并且超出第二名二十多分。全班同学一脸诧异,只有单达亘自己心里明白其中的原因。刘晓阳老师也不善于表扬学生,他的表扬方式很含蓄,他会在课堂上对单达亘提问题,单达亘总能准确无误的说出答案。刘老师只是颔首微笑,并不多说什么。但他从来不提问别人,单达亘是享受这种待遇的唯一的一个人。
刘晓阳的有个瘸腿儿子,叫刘祺。瘸腿是小儿麻痹的后遗症。他后来蹲班到五班,成了单达亘的同学。刘琪跟他爹的性格完全不同,他好说好动,满肚子古怪精灵的坏点子,除了学习,捣蛋的事样样精通。刘晓阳不在家的时候,他就领着一帮同学去他家里玩。因为生物学的好,刘琪对单达亘一直比较看重,也跟他说一些自己家里的事情。
刘晓阳也是名牌大学毕业,在一中教书时,因为家庭出身有右派言论的缘故,被学校发配到城墙之上看菜园子。一中西边的城墙上,有大片学校劳动实验田,以前的学生从不脱离劳动实践,实验田里种着各种庄稼、蔬菜瓜果等作物,既能锻炼学生,又能补充全校师生食用。恢复高考后,教育政策不断改变,实验田也废弃了。原来被发配在城墙小屋上的刘晓阳也重返教学岗位,而他在城墙上居住的小屋也成了当年的景观被保留下来。一中的男生多数都去过那里,那是一间独立的小屋,面积不过二十来平,有门无窗,低矮黑暗,三面环墙,像山洞一样。从远处看,像碉堡一样趴伏在城墙的一角。城墙外树林和田野错落交织,间或有沙丘像大包一样隆起,城墙内高低相间的房屋建筑参差不齐,城区风貌一览无余。这地方真像是上帝的视角。但是,常年在这里生活,吃水都要去三里之外的校园去背,个中辛苦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没有人知道刘晓阳当时的心境,只听说他老婆跟他离婚,一个人带着个瘸腿儿子生活,大概很不容易吧。学校第二年就开始扩建,在学校南面土城墙旧址上盖教学楼,刘晓阳也不上课了,该做设计师。整个大楼的建筑图纸都是他一人弄的,真是个人才。
新楼还没有盖好,刘晓阳父子就离开了这座小城,据说落实政策,被调到更好的地方去了。此后,单达亘再也没有听到过他们的消息,就像火车上中途下车的乘客一样,不知所终。
英语老师也是外地人,他姓毕。长相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声音文弱,文质彬彬,典型的书生模样。后勤处的老杨头说过他的掌故,他前些年闹过大病,直肠被切除,医生给他做了个体外导管,用来解决大小便的问题,导管外还有个储存包,随身携带。单达亘的同学们对此十分好奇,总猜不透是怎么回事。于是上课时经常观察毕老师,却也没有发现什么异样,越发觉得离奇。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生活,便撮合南街村的一名女子和他成婚,并为那女子转为城镇户口,专门在家照顾毕老师生活起居。毕老师作为一个外地人,内心对学校党组织充满感激。
单达亘喜欢学英语,学的也不错。毕老师就把他吸收进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小组成员也就七八个人,都是班级学英语的达人。毕老师每周三下午都安排活动,他把小组成员叫到自己家里,所有成员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几个人满心欢喜的来到他的家门口,然后依次喊到:May I come in?屋里面的毕老师坐在凳子上一本正经的回道:Come in please!整个环节仪式感满满,单达亘和他的组友们甚至有几分神圣感。毕老师的房间就在食堂小院一角,工人们看到这情景都面带微笑,笑里藏着一点揶揄,也藏着几分猎奇。毕老师的太太每次都在屋里端坐着,手里做着针线活。她面目和善,说话温柔,一双大眼睛总是散发着慈祥的光,让单达亘感到很亲切。毕老师在家里给几个人开小灶,学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几个人的口语水平也迅速提高,都为此沾沾自喜。看到其它同学时,总觉得自己额外沾了些便宜。英语小组的活动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进入初二年级后,学校工作重点转移,不再提倡这种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