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
三四成熱的低溫油,油溫為90~120℃,油面泛白泡,但未冒煙。
五六成熱的中溫油,油溫為150~180℃,油面翻動,青煙微起。
七八成熱的高溫油,油溫為200~240℃,油面轉平靜,青煙直冒。
不同油類,其發煙點略有差異。
一般來說油溫都用“成”來表示,一成油溫約為23℃左右。常用的油溫可分為3類:
溫油鍋,俗稱三四成熱,溫度為90℃至130℃,一般油面情況為無青煙,無響聲,油面較平靜,當原料下鍋時,原料周圍出現少量氣泡。
熱油鍋,俗稱五六成熱,溫度為130℃至170℃,油面情況為微有青煙,油從四周向中間翻動,當原料下鍋時,原料周圍出現大量氣泡,無爆聲。
旺油鍋,俗稱七八成熱,溫度為170℃至230℃,油面情況為有青煙大量上升,油面較平靜,用手勺攪動時有響聲,當原料下鍋時,出現大量氣泡並帶有輕微的爆炸聲。
尾油又稱明油,它是在菜肴烹製勾芡後,根據成菜的具體情況淋入的油脂。尾油能給菜肴增色,還能輔佐菜肴增香。淋尾油主要適宜於以燒、燴、扒、蒸、溜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品。可用作尾油的油脂很多,除了最常見的雞油、麻油外,還有薑油、蔥油、蒜香油、花椒油、豆瓣油、紅油、五香油、化豬油、花生油等等。選用尾油應根據具體的菜肴色澤、口味而定。首先應遵循“濃配濃、淡配淡”的原則,如對某些清淡類菜肴,應選用味較清淡的雞油、花生油、薑蔥油等,不能選味較濃厚的紅油、五香油、豆瓣油。其次,對於尾油還應遵循“葷菜配素油、素菜配葷油”的原則,如扒制某些素菜時,就應多選用雞油、化豬油等葷油,而對於葷菜,宜多選用蔥油、薑油、花生油等素油。當然這些原則也並不是絕對不變的。淋尾油一定要在勾芡後進行,且應等到芡汁完全糊化後才加入。淋尾油還應掌握好用油量。一般來說,用油量以烹製此菜總油量的20%左右為宜。淋尾油的方式有講究。先從鍋邊輕輕地淋入,邊淋邊旋鍋,待其潤滑鍋底後,翻鍋,再在菜肴面上淋少許尾油,即可出鍋;對於不需翻鍋的菜品,則應先在菜肴四周淋油潤滑鍋底,再在表面淋少許尾油。淋入尾油後,不宜過多攪拌,應快速起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