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孔亮是兄弟俩,青州人氏,孔家庄孔太公的儿子。曾经收留过有命案在身的宋江,宋江在孔家庄呆过一段时间。
因为孔家兄弟喜欢耍枪弄棒,宋江便传授他们武艺,两兄弟便拜宋江为师傅。这是宋江在逃亡中收的两个徒弟。
孔家兄弟俩的这段经历与史进颇为相似,当初,王进因为其父亲与高层领导高俅有过节,高俅一味找茬,王进只好丢掉禁军教头的官职,带着母亲远走高飞,被史太公收留,见史太公的儿子史进爱耍枪弄棒,不爱务农,王进便点拨史进武艺,令史进的武艺大有长进。
只是王进在整部作品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并没有像宋江那样入伙梁山。也足见作者创设王进这么个人物,一来表明大宋王朝黑暗腐败,奸臣当道,官逼民反;二来为史进成为未来的英雄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精心布局了师徒俩的这一场“偶遇”。
这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对这些梁山好汉进行了人设的构建,让他们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既长了见识,也练就了本领。因为他们都是山野之人,出道前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作者为了打造他们的好汉人设,必须给他们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让他们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结识不一般的人。
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史进、孔家兄弟分别“巧遇”了高人王进、宋江,真乃无巧不成书。离不开作者对人物的精心布局,令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可读性极强,博得了读者的眼球,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作者下了功夫,还是颇有些手段的,但也有些顾此失彼的情形。
再来看看孔家兄弟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梁山的:
“自从师父离别之后,老父亡化。哥哥孔明与本乡上户争些闲气起来,杀了他一家老小。官司来捕捉得紧,因此反上白虎山,聚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青州城里却有叔父孔宾,被慕容知府捉了,重枷钉在狱中。因此我弟兄两个去打城子,指望救取叔叔孔宾。谁想去到城下,正撞了一个使双鞭的呼延灼,哥哥与他交锋,致被他捉了,解送青州,下在牢里,存亡未保。小弟又被他追杀一阵……”
这是因为哥哥孔明灭了当地财主一家老小,犯了命案后跑路,兄弟俩到白虎山打家劫舍,当土匪去了。他叔叔却被慕容知府捉进了牢房,后孔明也因为去救叔叔被呼延灼捉住扔进了牢房,这是孔亮上梁山搬救兵来了,因为宋江是他师傅,宋江不可能撒手不管。
后面才有了三山聚义联手梁山泊好汉攻打青州、孔家兄弟顺理成章上梁山的情节。
读到此处,顿悟了。作者前文的创设意图,即安排孔家兄弟与宋江这个杀人犯搭上关系,甚至结拜了师徒,是为了孔家兄弟日后上梁山做下的铺垫。
但孔家兄弟可不是名正言顺地被“逼”上梁山的,而是自己犯了低级错误,再无容身之所,进而占山为王,进而入伙梁山。
所谓“低级错误”,是孔明与本乡上户因为争些闲气,便灭其满门,这未免也太过于歹毒了,太过于血腥了,做人做事完全没有分寸,没有底线,实在太荒谬。
我在思考,施公为何把孔家兄弟写得如此不堪?他们也是一百零八单好汉之一呀!这血迹斑斑的经历,人设不会崩塌吗?
即使为了令其兄弟俩最终“上”梁山入伙,为了作下坚实的铺垫,也不必让他们沾染如此血腥的命案啊,好汉的光辉形象也黯然失色,甚至成了人生的污点。
所以,在创设情节的过程中,施耐庵老先生未免用力有些过猛了,为了情节的顺畅,为了情节的合乎情理,忽略了好汉光辉形象的塑造。
以上乃个人浅见,有不当之处,请忽略,也可以留言讨论,对我大有裨益,不甚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