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松弛感”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就算我们理解了父辈们的不松弛,我们仍然要承认,,松弛感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因为,往往不松弛透露出的家长的问题就是情绪管理不佳、暴躁,苛刻。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经常遭受暴力和责骂的孩子大脑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智商和学习能力下降、自控力减弱,并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物质上瘾等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让孩子对世界、对未来的生活,对各种人际关系失去耐心和期待。
在宽松、和谐的家庭里,孩子感受到被爱着,被接纳着,可以安心的做自己,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会站在自己身边,支持自己。
在这样家庭里长大后就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
关系处于一种平衡的,彼此都是极为自然的状态里。这时候,人的依恋稳定,心智就会往前发展。
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很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成为情绪稳定的人。他们不需要向外求,感情可以自给自足,才有能力去爱别人,而这些爱也会是持续且稳定的。
所以,如今都建议父母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和睦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更自信,在社交中会更加积极,未来情绪管理也更佳。
002
什么是松弛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金庸老爷子武侠小说中《九阳神功》的心诀“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简而言之就是任外界的混乱不堪,我自固守本元,面对困难或意外主打一个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松弛感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我想大体是内心平和、积极自信、思维灵活,自主独立吧。
松弛感,其实是个结果,用更具体的话说,,一个人有松弛感,是指他遇到问题时,能有积极的思维模式,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温和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一通训斥、责备。
一个家庭的松弛感,自然就是来自于长辈遇到事情时的宽和、积极的态度。
所谓“听话”,只不过是父母为了省事,打造一副看似高大上的“枷锁”,让孩子自己低头套进去,实现自我管理。最终父母获得了一个听话的孩子,孩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有个女孩子,30年前大学毕业留言居然是:“忍受苦难,永不绝望”,可笑吗?她永远紧绷绷的,永远假体自我,这就是父母给她洗脑的结果!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但是当下社会,每个人都成了螺丝钉,工具人。物质再丰富,其实内心苦。即使资本家也是资本的努力,也是工具。
003
允许孩子做无用的闲事
蔡康永说:
“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
商业大佬李开复从小就喜欢玩,是家里公认所有孩子里面最调皮的那一个。
但父母对他从来不会过于干涉,不想复习功课,看连环画也行;不想上辅导班,去捉鱼也可以。
喜欢看《福尔摩斯全集》,母亲就把一整套书买下来送给他。
正是这种松弛感,才让李开复做了许多看起来无用的闲事,让他一直对世界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
一个松弛幸福的童年,孩子应该有一些时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不那么功利的事情。
允许孩子看蚂蚁,允许孩子发呆,允许孩子玩石子泥巴~
让孩子多享受些无用的时光和琐事,他们才会放松自己,心灵才会被愉悦感塞满,才会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
我是反面教材,太在乎细节,爸爸也缺耐心,奶奶更是个急性子,所以现在反倒是我一直拖着全家在变慢,不要计较,少一些责备。
育儿路上,真的不是我们养孩子,而是通过孩子看到不好的自己,然后努力去改变,我们改变了,才能做孩子的榜样,孩子才能变好。
我是新心芯达人,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