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启文化之窗,走入历史记忆

开启文化之窗,走入历史记忆

作者: 水墨静影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14:48 被阅读0次

        无论你来到哪个国家,走到哪个城市,都会有一处风景是绝对不容错过的,那便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厚重的博物馆。这是你了解一个地方过去与现在的开始。这里尘封着历史的记忆,这里是展示传统文化的窗口。这个在城市中看似朴素不起眼的建筑物,承载着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然而,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快节奏时代中,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产生了疑虑。有人在网上发帖“保护古建筑和古文物的意义何在?”楼主在帖子中这样写道:“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保护古建筑一级和古文物?现在全系投影技术那么先进,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入成影像供人们观看。这样不仅节约空间,还能节约成本。”帖子发出以后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产生了话题,而且还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认可。甚至有一些更为激进的网友认为博物馆没有存在的必要性。随着城市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博物馆在历史文化,弘扬中更是遇到了瓶颈,枯燥乏味的陈列品越来越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更不要提为之驻足。而且现在大部分博物馆往往是入不敷出盈利困难。这样的资金和人才上的缺口,正是许多博物馆面临的尴尬处境,尤其是民间的博物馆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运作起来更是困难。社会上渐渐呈现出如此现象,即博物馆是“轰轰烈烈地建热热闹闹地开,冷冷清清地守,无声无息地关”。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惋惜。难道这些博物馆以及馆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世之宝,除了可供观赏以外没有其他的实用价值吗?现在的现象正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事实,也是目前博物馆发展面临的瓶颈。如果再往大的方面来说,这也正是目前我国文化传承中所遇到的一些尴尬无奈,这也正是我们无可回避,必须直面应对的问题。   

        博物馆具有展示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独家记忆,是历史集中展示的窗口。在这里我们穿越时空,触碰岁月变迁留下的痕迹,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 从青铜礼器上精美的纹路和随意的线条上领略西周青铜时代的独特魅力,追寻商周时期待灿烂文化。从丝绸锦缎上细致的勾勒和精巧的工艺中感悟千年丝路上承载的历史文明,寻觅它们身上明丽古雅的文化韵味。从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中感受峥嵘岁月的金戈铁马,感悟历史的变迁。从史书典籍中寻求先贤的独特智慧,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从“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到如今别具一格的现代诗,记录了中国诗歌漫长的发展史。瓦罐陶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马车房屋,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的演变,让大众更加正确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和先贤的文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除去了现代人的浮躁,帮助人们修身养性。沧海桑田,岁月辗转,曾经历史上的辉煌,不经意间被历史的尘埃湮没。而博物馆的存在使人们的记忆拂去尘封,得以感受历史的演变,向人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在这里我们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每一件文物带给我们的震撼。这里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现,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文明的重要载体,这里的传世珍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代言者。每一件珍贵的文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承载着一段非凡的历史。   

        博物馆是贯联古今的重要桥梁。博物馆,一个看似极为普通并不起眼的地方,其实里面别有洞天。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实的去感受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所经历的岁月变迁。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度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度与宽度。我们通过文物与历史交流,穿越时空,同心贤对话,感悟古今,聆听先人的教诲,成就自我发展,活出精彩人生。博物馆将那些饱经风雨,经受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保留了下来。它细心地守护着这些脆弱的文物,让我们能够得以欣赏,留住岁月的痕迹。历史在不经意间随同岁月的静流淌过,而在这些历史岁月中沉淀下的传统文化却从未流逝。是博物馆中的旧物为我们重演着一个个感动人心的画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展示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些文物的保留,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之美,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发展的证据。博物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保存并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如此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可以通过文物来了解认识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提升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这些文物存在的历史很长很长,长到能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祖先的伟大。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这些文物的栖息之地。博物馆便是扮演了文化传承的时间中转站角色,贯连古今,让我们耳濡目染,在历史的熏陶下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   

        如今,这个保存并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地方 ,这个展示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这个连接人类过去与未来的地方,却要面临如此尴尬的局面。面对如此处境,我们不能继续等待。鲁迅先生曾说过“光是话不行,要紧的是做”。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可谓是迫在眉睫。我们更是需要来有所行动,让我们的博物馆和我们的文物摆脱如此尴尬的境地。   

        让文物“活”起来。这应该是解决这一现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博物馆的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加快科技重新通过现代先进的技术来模拟现实,用新的形式适应更多新的人群,走进这个奇妙的地方,感受历史文化独特的魅力。将历史与潮流紧密结合,让人们得到独特的享受。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来深入了解历史。2017年的《国家宝藏》这档大型文物类探索节目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档节目可以说是好潮如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更是评价说:“ 文物讲述故事,故事浸透文物,明星与戏剧形态结合,实现了文物类节目从抽象感到具象表达的转化,可以说是真正中国式的节目创新。”这段节目让人们感到说起博物馆来,并不是那么陌生。谈起文物来,也不全是历史的冰冷。它让这一切看起来高高在上,文物开始变得有温度,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它用生动形象的表演来代替枯燥乏味的文字记录,赋予这些文物亲切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给予大众灵魂上的震动。正如节目总导演于蕾所说:“不仅展现文物前世的传奇故事,还让观众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我们要让大众感受到,这些文物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文物“活”起来,让大众更多的去了解历史。   

        让文化“传”下去。 博物馆只是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进其中, 将一件件文物保留了下来,但如果想要真正的传承下来,离不开各方的努力。首先,便是需要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去积极做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我们应该更多地走进历史,亲近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群众更加深入其中。有数据表明,中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欧美国家的居民每年都会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这也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上的短板,并不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也不利于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博物馆是人类历史记忆的宝库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窗口,是值得我们驻足停留的地方。其次,博物馆方面要采取措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但同时也需要更多其他人的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化名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带动发展,来推动文化传承。再者,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多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人们走进博物馆,亲近历史文化。在国家财政方面多给予支持。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那便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当下文化的弘扬,离不开对大众传媒的合理把握和运用。大众传媒是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应充分利用,来解决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比如说,用纪录片的形式来向人们展示文化,便是对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大众确实的感受到了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正如节目里面的木雕组修复师所言:“文化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文物体悟。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断地将文化传播下去。”这个节目在向我们展示传统的匠人精神的同时,也为我们解答着心中的疑虑,更是让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文化需要传播,文化更需要传承。如今,博物馆只是解决的“留”的问题,而真正地“传”下来去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文化“传”下去,让大众更透彻地去把握历史。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肯定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唯有如此才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会对个人的生活起到引导作用,同样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只有更好地守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真正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当代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对于我们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对我们走向世界的舞台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华文化让我们在世界更具魅力。如果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应用到现代中,得到传承发展,可以说是“利在千秋”。   

          走进博物馆,感悟历史变迁。开启文化之窗,走入历史记忆 。珍惜历史留下的珍宝,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散发出新的光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启文化之窗,走入历史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us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