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入初中教材后,便被教师们当作是学生学习小说的典范文本。相比之下,同一单元的鲁迅的《故乡》,因为时代背景太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恐有些困难。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所构建的生活情境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环境又大为不同,学生也较难带入人物处境。最后只剩下《我的叔叔于勒》的内容最能链接当下学生的心理,同时引发小读者对人性产生新的思考。
先让我们回看小说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中国小说是从话本衍生出来的,而话本是民间文学的重头戏,所以它在制造戏剧冲突的同时,读者或听众的代入感是很强的。可以说,泾渭分明的人物个性是戏剧的重要特性,因为只有情感鲜明对立了,老百姓才看得过瘾,听得过瘾。这便造就了小说人物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
另外,从时代背景来说,到了明清两朝,因为党派斗争和文字狱的出现,政治文章难做了。文人们变便转头接过了小说的大旗,他们以故事的形式塑造了一批像鲁智深、曹操、孙悟空、林黛玉等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远比魏晋南北朝陶渊明、刘义庆笔下的小说人物复杂的多,因为文人们开始尝试将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思考相融合,通过笔下人物来演绎他们心中的人类世界,这也是小说创作备受作家喜爱的原因。
以上,虽然只是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但我相信中西方小说的发展最后是殊路同归的。
所以,国人阅读19世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丝毫没有文化的隔阂之感,甚至对他笔下所描摹的社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当然要归功于作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长期的训练后形成的逼真、自然的写作风格。
莫泊桑的天才在于他既叙述生动,又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使环境的气氛跃然纸上,几句对话就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他总是善于采用独特的视角与平淡的情节塑造人物,以真实的细节凸显性格,从而使小说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思想内容,又是引人入胜的艺术精品。在这方面,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尤其突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