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礼仪

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礼仪

作者: Limi微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23:10 被阅读0次

    一、微信中的高危表述

    我听刘润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一位在陆金所的朋友告诉他,他们的客服人员和客户聊完之后,发了一个微笑表情给客户,以示友好,结果被客户投诉了。

    这听上去很不可理喻。


    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礼仪

    但是,今天在很多社交工具尤其是微信里面,微笑表情的意思是:“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不说话”,等同于“呵呵”。

    是不是听到这个故事,你会拍案而起,觉得一派胡言呢?你肯定会觉得在人类的字典里,微笑表情,就是友好、友善、友情的意思。

    其实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可怕。那还有哪些是“高危表述”呢?

    “微笑招手”:这个表情在很多微信语境下,已经不是“再见”的意思,而是含着笑说:滚。

    “好吧”:这个表情在很多微信语境下,和“好”本身是有区别的,多一个“吧”,就表示:我不同意你,但是我高姿态,我不和你争。

    “哦

    呵呵
    随便
    我去洗澡了”
    其实都等同于“我不想聊了”

    还有一个终极杀手——“你好”,“在吗”。一般看到这样的开场,几乎想把对方直接拉黑,有木有?

    二、不同沟通工具的特征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沟通工具的特性导致的。

    电话,是一个同步独享沟通工具。你愿不愿意和这个人沟通的决定,是通过按不按下“接听”这个键来决定的。按下去了,就相当于同意分配一段独享的时间给对方。然后,你们用“你好”、“你也好啊”来完成握手协议,在谈话过程中,用“对”、“是”来确认收到对方的信息,彼此同步。

    邮件,是一个异步分享沟通工具。你愿不愿意和这个人沟通,是通过回不回复邮件来决定的。就算你回,从收到邮件、到回复邮件,你的这段时间,是分配给很多人共享的。这段时间你可能一边思考如何回复,一边做很多其他事情。直到收到你的邮件后,对方才会再进行他的下一步,是异步模式。

    所以,邮件、电话,有完全不一样的职业化表现。比如电话要不断说:是,对。这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你一直在与他同步;邮件要标题、正文尽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在有限次的来回中提高效率。

    微信是介于电话和邮件之间的沟通工具。如果用同步、异步的程度来排序主流的沟通工具,我会从高到低排为:电话、QQ、短信、邮件。准确地说,微信是介于QQ和短信之间的状态。

    所以,在微信上,那种“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会让人觉得你在试图用电话,或者QQ的“职业化”方式,启动一段锁死独享时间的沟通。微信本身诞生的意义就是因为它天然具备缓冲和对方沟通的时间性。就是说,如果你选择发微信,就证明你默认同意对方不用及时回复。如果你事情紧急,完全可以电话沟通。不能一直用“在吗”的方式绑架对方的时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说句“你好”,然后就以有事说事的心态,简短地说清楚你想说的事情。这样,给对方足够的自由时间,来选择要不要回复你,或者如何回复你。让对方舒服。

    三、 在微信中让人觉得不礼貌的沟通方式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95后,真正的年轻人,对微信的使用频率已经下降了,他们又重新回归了QQ,而且他们的很多语言都会使用一些热门的网络语,甚至有时候是动漫语言。所以,有时候试着“圈层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同的圈层使用不同的语言,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冒犯。

    不过,一些不礼貌的沟通方式,还是需要避免:

    避免在谈及重要事情或者工作的时候,发大量的语言,而且一段都是5,6十秒的语言会让对方很抓狂。
    另外,在发语音的时候,一般下级不能给上级使用语音;求助者不宜对帮忙者发语音;学生不适合给老师发语音

    “帮忙投票”,和“点赞”,发一次自己人缘差一次,如果特别想赢,可以去淘宝上找找。亲朋和熟人之间,求助帮忙和点赞,为了表示尊重,不要群发,单独发出,一定要带上称呼。

    长时间不联系,联系就是为了咨询事情,如果再赶上节假日,一堆语音的狂发,会特别特别不礼貌。所谓的“一天做IT,终身修电脑”,谁的职业更专业,谁就更苦闷。

    总之,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一旦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肯定不会让人舒服。让人舒服才能成为这正的赢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时代下的微信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by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