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错的你

作者: 穿沙之右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1:52 被阅读6次

    我跟你不能说没有一点儿交集,甚至有过机会可以将我们的关系变得特别点儿。但那时我想,再等等吧,现在真是个糟糕透顶的时候。可是我不知道,我不懂,那个狼狈的,尴尬的,我脆弱、无助、灰暗得让自己无比厌恶的时候,其实就是老天愿意给予的仅有的机会。

    在那晚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你会愿意,会高兴,看到我。

    我和你上同一所小学,但不同班。我和自己班上的同学都没怎么接触,更别说接触外班的人。六年,我觉得自己也许根本就没有见过你。直到六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英语比赛,整个年级被挑选出来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做赛前培训——就那么二十多个人,我还是只站在自己班的学生旁边,没向其他人看过一眼。

    赛前最后那次模拟考后,老师表扬了几个人,其中包括你和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第一次给你留下印象,但确实是我首次对你产生印象:你是第一个完成、唯一一个全部正确的人。

    那时候,像我们那样的城市,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相当低,几乎全部小学生还在靠汉字标注的“爷死”“妈死”“爸死”念单词;甚至到我参加小升初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还在说英语试卷可以不写,不计入总分。

    所以,中等个子,瘦,有些黑,也穿了一身黑,寡言得有些冷硬,像大堂上官差喊“威武”时捶地的那根又黑又硬、深沉得可怕的“水火棍”似的你,就带着迥异于其他同龄人的气质在我眼中印下影像。

    但那时我们没有说话,也没有对视。只有我钦佩的目光投向长桌另一侧的你——和其他所有向你鼓掌的人一起。而你的目光,在桌子上停了停,就落到地上。掌声起落的整个过程中,你都稳重得像一段枯木,看不出羞涩,也没有紧张。

    我们又上了同一所初中,又没有在一个班。全年级两个重点班,你在一个班,我在另一个。两个班面对面,一个在北边走廊的尽头,一个在南边走廊的尽头,中间隔着天井。我们仍然没有说过话,大概也没有对视过。年级第一由你和我们班的一个男生轮庄。你们关系应该很好,时常能看到你们一起讨论功课的身影。

    就倚在我们班门前的栏杆上。

    次数多了,我兴许也曾模模糊糊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总是在那里?

    我真傻。

    但十多岁的时候,你又比我聪明多少?你岂不是每一次都背对着我桌边的那面玻璃?

    人总有些经历,不是想让它成为秘密,而是因为说不出口。在初三课业最紧张的时候,我的秘密将我压到低谷。那种复杂的——同学,女生,青春期,嫉妒,排斥,成绩,叛逆,流言,无助,神经崩溃——那种我升入高中后以为已经释怀,到大学时以为已经不在乎,步入社会之初以为已经完全忘却的经历:到今天,我确信,它会跟我一辈子。

    而在它正发生的那个初三,我以为自己看到了象征终结的死灰色阴影。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的一个夜晚,我在日记里,为那一晚的经历取了一个标题。我已经记不得到底是什么,大概是“邂逅”、“阴霾里的阳光”之类。

    你那晚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我一无既往地在下了夜自习、骑车回家的路上,在寥落的人、昏沉的灯、宽阔又冷瑟的路上,从背后叫了我一声。

    没有任何别的字,只有我的名字。

    我回头时你满脸是笑。那么清楚的笑容。一个人当时无论多么无助,多么忧虑,多么悲伤,也都会跟着笑起来的笑容。但我那时大概没有笑。

    我可能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说:再见。

    你的笑容变得不知所措,变得尴尬。

    这个过程如此缓慢,以至于我当时死灰似的心都下意识地微颤。很久以后我才开始恨那两个字。我会对一切人说“再见”;但如果可以收回当时那两个字,我宁愿终身不与任何人“再见”!

    那晚之后,你也许还向我打过招呼,也许还叫过我的名字,也许还对我笑过。是啊,你那时也许真的想过靠近我。可我那时的迟钝、悲伤、痛苦、惊恐,让每一个带着你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愫的眼神,一一黯淡了。

    我不记得最后一次见你的时间,地点,情形。是,远远地看见你,只来得及从眼角挽留一片模糊的背影?还是,相互笑着说了“再见”?我们有没有约过一起研究某道超纲的数学题?是不是曾经有一次,我们两个班的体育课撞到了同一节,我看见你和我们班的第一名在柳树下打乒乓球?

    什么都记不清了。而你的身形,也像某个夏天逆光的剪影,随着越来越强烈的阳光,轮廓渐渐模糊。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想起你。但是在这样一个柔软的、适合回忆的时候,我能想起的只有你——曾经交谊浅薄、日后也不会再有交集的你;后知后觉了十二年,我才敢以“爱”冠之的你。

    你来过,但来的不是时候。

    整整九年,都是你来错的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来错的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d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