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文学习‖欧阳修《朋党论》

古文学习‖欧阳修《朋党论》

作者: 六根弦的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12:25 被阅读0次


    有个词叫做“党同伐异”,翻译过来就是你不跟我们一伙,那就排挤你打压你甚至弄死你,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概就是这样吧。从古至今,不论中西,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概莫能外。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朋党”,那么对于“朋党”,欧阳修是如何看待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朋党论》吧。

    这篇文章在《古文观止·卷九》中也有收录。

    我们先简单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为主体的改革派向仁宗谏言,被仁宗采纳,从而推动庆历新政。但是这样的举措会有损保守派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反击,最终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被说成是“朋党”而遭到排挤,最终“处江湖之远”。后来欧阳修重新被重用回朝廷时便作此文章。

    首段中,作者开宗明义,指出朋党这种现象的存在自古有之,关键在于君主能否区分某一朋党究竟是由“君子”构成还是由“小人”构成。君子之朋党,是正能量的,他们志同道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小人之朋党,则是负能量的,他们结党只为营私。由此可见,作者将朋党分为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并肯定前者的存在和作用而否定后者的存在和作用。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接下来,他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指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因为小人追求的是无穷无尽的功名利禄,当他们利益一致,便组成共同体,而当无利可图,便树倒猢狲散,甚至互相戕害。反观君子,他们“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因此能够和衷共济,为国为民。说那么多,作者无非就是想要劝谏君主摈弃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信任君子真正的朋党,如此一来,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这两方面的道理论证之后,作者举例子了。在尧统治时期,共工、驩兜、三苗和鲧组成的“四凶”为一朋党,“八元”和“八恺”组成的十六人又为一朋党,前者被摈弃而后者被重用,因此天下大治。到了舜时,有贤臣二十二人,他们“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天下也得以大治。此外,作者还举例了商纣王和周武王的事迹、汉朝时的“党锢之祸”以及唐朝的“牛李党争”,正反两面对比,双管齐下论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舜和武王统治时期出现这样庞大的朋党,但是后世并不讥讽他们为朋党所欺,反倒称赞,因为他们懂得识别君子和小人之朋党。历史也可以证明,他们是对的。

    到了文章结尾,短短一句话体现出作者对君主的期望,期望君主能以史为鉴,从中也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个臣子的拳拳之心。

    作为一篇议论文,文章通篇对比,立论明确,论据充分,语言也很有气势,读来只觉得酣畅淋漓,并且潜移默化之间似乎已信服于作者的主张。

    说到朋党,其实不管在哪个朝代,不管在哪个国家,朋党一直存在,因为利益共同体都是一直存在的。他们会联结起来,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从而“好办事”。

    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朋党不会有永远消失的可能,关键是不能让以小人为主体的朋党攫取、剥夺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就像蠹虫一样,躲在暗处,又好像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一样,贪得无厌。所以,就非常需要有一股站在它对立面的力量,剑一般的力量,时时盯着它,只要它敢兴风作浪,便直击其要害。因此,像扫黑除恶、反腐倡廉之类的行动,实在是不可或缺,应该要雷厉风行,进行到底!

    如果朋党的存在,不是为了普罗大众,不是为了民族复兴,不是为了社会发展,它就不应该存在,它就应该被打压。当然,即便是像欧阳修所说的君子朋党,他们也应该要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既然是君子,总不可能怕阳光的照耀。

    总之,我们不可能幻想着“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利益共同体”“朋党”之类的现象消失殆尽,我们可以幻想的是“为人民服务”的阳光尽可能地多照耀到各个角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学习‖欧阳修《朋党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do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