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已到了弥留之际,模糊的意识里,似有放不下的事情在牵挂着,她努力地呼吸着,眼睛努力地在床前的每个人脸上转动,好像在找寻,又好像在等待。
终于门口有了骚动。“快点,快点,你妈就在等你呢,一口气始终咽不下去。”
大家让出一个缝隙,让刘玉挤到跟前。她上前紧紧握住妈妈的手,泪如雨下,喃喃地喊着“妈,妈,我来了。”
她看到妈妈这个样子,深深地自责自己真是太不孝顺了。
竟然为了照顾孙子,没能在父母床前尽孝。枉自为家里的老大,她使劲揪了揪自己的头发,悔恨交加,痛哭流涕。
刘玉,今年已经快五十岁到了带孙的年龄。
可是在爸妈的眼里,她依然是那个应该替父母操心弟妹的大姐姐。
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对“长兄如父,长姐入母”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应该更有体会。
从能听懂话就被父母灌输:“你是姐姐(或者哥哥),应该让着弟妹,照顾好他们。”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也一直让大哥大姐们被动前行。
妈妈拉着刘玉的手,喃喃地说到:“你是家里的老大,我死以后,你一个人花钱把我埋了吧,别让弟弟妹妹花钱。还有,你和妹妹别和弟弟争房子争财产。”
刘玉含泪点头,心里酸涩难耐:“父母到死的那一刻,还是放不下儿子,忘了我们两姐妹也是她生的吗?”
“另外”,妈妈断断续续地说:“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你弟弟的还在上小学。从今往后,你就把他带在身边照顾,不许问你弟要生活费。”
刘玉呜呜地哭出了声,她不知道是为妈妈即将离世,还是为这些年来父母对自己的忽视。
作为老大,她太难了。
这一点,在她初中的时候,就深有感触:奶奶病倒在床上起不来了,把姐弟三人喊到床前,给了他们每人四角钱。
还拉过刘玉的手说:“你是家里的老大,以后要孝顺父母,照顾弟妹。”
那时,刘玉真的啥都不懂,是个懵懵懂懂15岁的初三学生。
她只是流泪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会照着做。”
原本以为就是了奶奶的心愿,谁知却被父母当作道德绑架的理由。
她偶有不听话,就被父母说“你忘记了以前是怎么答应奶奶的吗?”
刘玉顿时哑口无言,心情沉重,仿佛奶奶在天上看着她,看她是不是不照着做了,来自心底里的敬畏,让她不得不低头。
她感觉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妈妈,虽然她明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错,但是就改不了往自己身上揽责任的心理。有
时候想想,现在的孩子们,思想果然和那个年代不一样,不用替谁背负将来,过好自己就好。
可是,现在的孩子缺少人情味,特别自私。
以前的多子女家庭,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有点吃食会想着父母,兄弟姐妹们。
没有人情味的人,能过好自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