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区粮油运输最后一公里是这样解决的

山区粮油运输最后一公里是这样解决的

作者: 润泽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2-20 08:05 被阅读0次

    在多山多雨的贵州,由于交通限制,主产区大量储备粮常常无法及时运到销区、满足消费需要。一家当地的粮油企业正是针对这一点,开启战略创新之路。

    从二极管思维,到发现真问题

    这家企业目前年贸易额在三千万左右,以综合粮油食品产供销一体化为发展方向。他们曾有着诸多困惑,比如增加产品多样性还是集中打造大米品牌、选择代工还是自行生产、买卖产品还是提供方案、如何让自己和团队都能挣到更多钱等等。

    在战略创新课堂上,企业经营者开始认真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并且渐渐发现,以上这些同行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并非真问题,都将在发展中逐渐被解决;从这种非黑即白的平面思维模式中,无法找到竞争优胜的突破口。

    于是,他转变了一种思考方向:

    面对同行竞争乃至头部企业,是否存在他们都尚未发现的发展空白?

    面对最终的消费者——当地百姓,企业应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大价值?

    这恰恰是战略创新的关键之问。

    从关注企业发展,到解决行业痛点

    企业所服务的贵州毕节地区并不产粮,当地百姓只能依靠零售终端来获取这些生活必需品,因此粮食运输就变得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这家企业只需要把产品运输到城镇商超,或交付给分销商即可。

    但经过更为深入的洞察,这位企业经营者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被自己和同行忽视的问题:山区交通十分不便,那些分散山中的村民,仍要跋山涉水到乡镇购买米面油吗?这山路中的“最后一公里”,该由谁来配送?

    过去,他想当然地觉得,粮油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本来就无需自己承担责任,也无法担负成本。但正因为这是其行业的普遍共识,这最后一公里山路才会成为百姓的痛点之一,才会成为这家小型企业的破局关键所在。

    实事求是,这家企业暂时无法凭一己之力担负所有配送。但若真心想解决一个问题,办法最终总比困难多。走进山村,会看到许多50到70岁的大伯步伐矫健,亮着嗓门、聊着闲天。他们的儿女在外赚钱,因此大伯们不再需要做农活,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有一份无声的渴望,那就是在还能干活儿的年纪,有点事干。创造价值,是他们的晚年幸福之源。

    贵州作为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农村地区生活着大量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开发其闲置的劳动能力、发挥老年人的威望和社会关系等实际优势,都可以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这既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发展的大好机会。

    因此,这位企业经营者可以在每个山村找到数位身体健康的大伯,邀请他们来做粮油的配送服务。如此便可一举多得——既成就了大伯们更有价值的晚年,又开发了闲置的农村劳动力,还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粮油配送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既要和大伯谈好如何一起做粮油配送,也要和大伯沟通好报酬方式。因为支付报酬的周期越短,企业和大伯之间链接就越难以深入持久。如果选择按天或按次付费,大伯会觉得自己是为了一次运输费才去做这件事,乡亲们也难以对他们升起感激之心,甚至看低了他们,这与他们的初衷正相违背。

    所以,可以与大伯达成年底分红的共识,大伯既挣到钱,也让大伯认为自己实实在在地参与一份有价值的小事业,比如他们是在帮着一群年轻人创业,帮助乡亲们更方便地获取粮食,这样,他们有了参与感、价值感,才能点燃心底的热情。

    从解决行业痛点,到企业战略创新

    回到企业运营角度,这同样一举多得。首先,这些大伯配送团队是值得信任且性价比极高的。他们身体健康,工作经验丰富,且雇佣成本低;同村大伯形成团队,这10个家庭也会互帮互助、心连心,这个团队就会变得十分稳固持久。198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穷人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发现并不富裕的人却拥有最高的信用,其原因就是互助小组的形成:一人有问题,大家相互帮助。

    更重要的是,当企业产品的流通渠道进入毛细血管最终端,就会形成直达C端、引领B端、点燃A端的连环优势。如果只是卖大米、粮油等产品,企业面对B端的经销商几乎没有话语权,利润也较为微薄,因为经销商掌控着渠道和客户,企业就会陷入被动。但是当企业和百姓产生直接链接的时候,即直达C端,双脚站在大地上,源源不断的力量和创意将涌现出来。

    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企业经营者可以打开心门,去探索更多真正创造价值之处,助推企业发展,打造更加良善的行业生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区粮油运输最后一公里是这样解决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gw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