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朗读者》

作者: 空山柏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11:30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刊】

    一口气把《朗读者》看完了,合上书,想了许多许多。想来好好地写一篇读后感,却又不知如何着手。

    先大概介绍一下小说的情节吧。

    《朗读者》的故事发生在德国,时间大概是二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都还处在恢复阶段,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诸多的社会矛盾都集中在了父辈和年轻人之间产生的隔阂之上。当然书中并没有用过多的文字来描述这期间的社会大环境,而都是集中在一场对纳粹集中营看守的审判过程中逐渐表露出来的。故事总共分为三个片段。

    第一片段讲的是十五岁的初中生米夏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为生病接受了三十六岁的汉娜的帮助。米夏的病好了之后,在其母的要求下,他买了束花给汉娜送了过去,在汉娜的家门口,他从门缝中偷窥了她换衣服的过程,并在被汉娜发现之后,落荒而逃。

    又过了几天,米夏以道歉的名义,又去找了汉娜,汉娜并没有责难他,两人反而发生了关系。从此,米夏就会经常去找汉娜,并渐渐对汉娜产生了感情(书中暗示,米夏有恋母情结,当然这只是为了更符合角色的设定)。而汉娜也以两人的关系会影响米夏的学业为理由,要求米夏在亲密之前,必须为他朗读一段故事。果然,米夏在汉娜的激励之下,不但没有耽搁学业,而且还顺利地升入了高中。

    但在米夏进入高中之后,因为汉娜的强势,且米夏也不知道该如何在朋友们面前坦承他们俩的关系,两人之间,渐渐有了一下隔阂。最后,汉娜不辞而别,米夏的内心也留下了难以自愈的创伤。

    小说的第一个片段到这里就结束了。

    第二片段讲的是几年后,米夏和汉娜再次在审判庭上见面。当时米夏已经是一个法学系的大学生,而汉娜则是被指控为一名纳粹集中营女看守而成为被告。

    米夏作为一名法学系的学生,作为旁听,去参加了一场有纳粹集中营的诉讼案,在审判庭上,米夏再次见到了汉娜,也因为有汉娜的存在,之后每一天的审判过程,米夏都到场了。最初汉娜表现得蛮横与傲慢,这让法官对她很反感,后来面对法官的指控,只要是她做过的事,她都供认不讳,这又把想要隐瞒罪责的其他被告惹怒了。最后,在一场教堂失火案中,汉娜被指控为主要负责人,背叛了终身监禁。

    在审判过程中,米夏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曾经确实爱过汉娜,而且汉娜的离开,他一直认为是自己先背叛了她,所以心怀愧疚。但在了解了汉娜曾经是一名集中营女看守的时候,他又觉得汉娜罪有应得,应该和她划清界限。可是很快,残存的爱意又让他觉得是他想要摆脱她,所以才觉得她罪不可恕。并且在审判的过程中,米夏发现,其实汉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文盲,并且她还耻于承认自己是个文盲,所以她放弃了西门子的工作,参加了集中营女看守的招聘,她才放弃电车检票员的晋升机会,和米夏不辞而别,她才在法庭上,在完全不了解自己被指控了何种罪责的情况下,跟法官发生了冲撞,为了掩饰自己是个文盲,为了不写字对照笔迹,他才主动承担了教堂失火案的所有罪责。她才在集中营里,在和米夏私会的过程中,要求女囚和米夏为她朗读。

    她也许是集中营里,唯一给过女囚们一下好处的看守,虽然这样的好处看似是微不足道。这样的好处,也在审判中被扭曲成了邪恶。

    在发现汉娜是文盲之后,在种种矛盾之下,米夏还是没有勇气去找汉娜,让她承认自己是个文盲,这样,她就能减轻许多罪责。甚至在法官面前,他也没有帮助到汉娜,没有说明汉娜是个文盲,只是东拉西扯地和法官聊了一堆闲话。由此,米夏也陷入了更深的愧疚之中。

    第三片段讲的是审判结束多年之后,因为婚姻和家庭上的失败,米夏再次审视了自己的一生,也再次审视了他跟汉娜的感情,最终,在汉娜被判刑的八年后,米夏利用失眠的夜晚,再次为汉娜朗读——他把他朗读的内容录制成磁带,然后邮寄给了狱中的汉娜,这一读就是十年。

    再次为汉娜朗读,对米夏来说,也许是一种赎罪,但对文盲汉娜来说,却是改变一生的契机,她通过米夏寄来的磁带和录音机,再对照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她学会了认字,学会了阅读,还学会了书写,她还给米夏写了回信,可米夏只是给她寄磁带,从来没有给她回过信。

    两人的再次见面是在汉娜获得减刑,即将出狱的前一个星期。此时汉娜已经是一个老妇人,身体发胖,脸上也有了许多皱纹,因为不再爱洗澡,身上还散发着一股臭味。两人的这次见面,多少有些尴尬,毕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而米夏矛盾的内心再次达到了极点,但这一次,他不用再逃避了,因为在汉娜出狱的前一天晚上,她在监狱中自缢了。

    在汉娜死后,从监狱长的口中,和汉娜床边贴着的照片和纸条上,米夏才了解到汉娜内心发生的改变,从她近几年来她的所作所为中,米夏了解到汉娜已经真正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集中营女看守所犯下的那些罪行,她也不再蛮横,不再傲慢。米夏为汉娜的改变感到骄傲,同时他也陷入了更深的愧疚之中。

    小说最后,以米夏完成了汉娜留下的遗愿收场了。

    《朗读者》是一部充满了矛盾和哲思的小说。它从米夏和汉娜的情感入手,通过一次世俗的审判,反映出德国在二战之后,年轻一代和父辈之间的矛盾关系和冲突。而汉娜作为文盲生出的耻辱感,她为了掩饰这种耻辱感的所作,让故事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同时也把冲突和矛盾放大了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也能产生和米夏同样的心理矛盾,也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发展确切的思考,去判断,究竟哪些罪责才该是汉娜所应该承载的,而哪些罪责是社会强加在她身上的,而哪些罪责,是整个社会群体都该负责的。

    还要说明一下的是《朗读者》的中文本,译者沈锡良翻译得真的挺好。故事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描写是书中最突出的亮点——米夏的恋母情结点而不明,米夏的内心的矛盾也通过他失败的婚姻,和他对汉娜的逃避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当时德国的社会矛盾,则是通过一场审判会,若隐若现的被勾勒出来。

    而小说给我带来的启示,除去对战争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的思考,那就是整个故事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阅读给人带来的改变。

    劝人读书,劝人向善,《朗读者》的故事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写作营,第7篇,本篇2383字,共计14365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朗读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ia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