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如何思考?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想到的是——独立思考。这个父母老师长辈时常提起的词汇。"作为大学生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像这样的谆谆忠告相信作为年轻人一定听过不少次。多少人也确实在苦思冥想如何做到独立思考?我想要达到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一定要明白什么才是独立思考?以及为什么大学生就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高中生却没人去提醒他们要独立思考?
其实先生一直在批评我们大二年级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没有大视野,没有长远的眼界。这多少要归结到独立思考上来。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没有思想的人是不能独立思考的,但他肯定能思考。道理不难,因为思考是进化赋予人的本能,大家都有。
如此一来但凡是思考想问题就能被称为独立思考吗?这里我想谈谈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思考能力的影响。为什么先生会强调大学生不应该像高中生那样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学习分数?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不是有思想的人。但是有知识不等于有思想。思想有强大的力量,而思考的能力便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
从小学开始到高中,都有人在鼓励我们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这样我们才能从同辈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很多人的思维仍固守这种思想,终日只盯着自己的成绩看,谈及国家民生社会顽疾大都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既拿不出像样的见解也不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大学生的意义,不局限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掌握更高级的技能。也在与培养优秀的品格和发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爱,热心于即将踏入的社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大学里应该比的,是思想是不是独特。而不是一些无聊的东西,什么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名牌服装、甚至比长相高低。应该比的,是思想、学识、风度、人品,是通过大学四年培养自己的气质和内涵,培养终生竞争力。更重要的,在大学里一定要成为一个热血青年,用年轻人的热情去激活人到中年的那种落寞,不要在这个年龄里去嘲笑很多人为国、为民担忧的那种热情,也不要在这个年纪里就变得势利,终日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简单概括就是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去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个人的价值。这要求我们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何物付出激情和耐心。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要求年轻人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思考的能力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广度,二是深度。前者是横向的思考能力,着重对问题的发散联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我相信这世上万事万物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一个见过世界的人想问题一定会比一个宅在宿舍玩游戏的人有广度,一个见过底层疾苦的人肯定要比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更懂生活的艰辛。这就是思考的广度,眼界决定你是在一个广阔天地里思考,还是作为一只井底之蛙般思考;后者是纵向的思考能力,着重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力求从本质之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叶落知秋的典故讲的就是这样的能力,对于有些人来说,树叶落下来就是树叶落下来,而对于有的人来说,树叶落下来意味着秋天的来临;鱼类在池中冒泡意味将有风雨袭来,但对有些人来说那只是“好可爱!”的感叹。同样被苹果砸中脑袋,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而有些人只会站在树下大慨倒霉。这就是思考的深度。说回大学生,作为年轻人,阅历固然不及中老年人丰富。思考问题也少有深度,因为他们很难穿过笼罩在问题表面的迷雾去抵达深处的本质,不能根据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来提出解决之道。老年人的智慧实在历经人生多年磨砺中练就出来的,切不能以为老人的忠告只是经验的简单总结。智者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思考问题也从规律入手,从问题中发现与规律相左的地方,直抵本质。
而年轻人的思考方式为何难以抵达问题本质,发现真正的症结?前面已经谈到大多数大学生思维局限的原因在于阅历少。阅历是独立思考的工具之一,缺少这一工具想要达到一眼就能看到问题所在很难。因此年轻人的思考普遍缺少深度的通病在于阅历二字。
将“阅历”二字拆开来理解。“阅”字指一个人见过的大千世界。“历”字指一个人历经的人事是非悲喜酸辣。但“阅”又不仅仅是"看过"的意思,它也指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历”,年轻人能做的不多,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做事积累。这与年岁有关,年纪渐长,历事愈多,可以从中收获变愈多。这就是岁月对人的奖励,你若勤勤恳恳便少不了这份回报。
对于“阅”,大学生们便不应该逃避了。中国日报有句广告语我很喜欢,它是这样的——“You are what you read.”我的翻译是“阅读造就了你”。它很简明地点出了阅读对人的影响。一个人所阅读的东西,将会不自觉地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决策和对待他人的态度。所以阅读对人很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一无所有,更应该去汲取学习他人的智慧,阅读便是此中不二法门。还有什么能比端坐着读书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来获取智慧更轻松的呢?总结一下,大学生为了更好的独立思考,应该多阅读,从“阅”的方面提升我们的“阅历”,在思考问题注重深度,努力去触及本质,同时应该发挥年轻人的优势趁年轻多体验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去沟通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去思考问题,打开眼界发挥思维的广度。而不是局限在一方小天地中自娱自乐。做到真正的独立思考,很多人认为独立思考就是批判一切,怀疑一切。什么事情都可以发表意见,发表批判,迎合者还特别多,这不叫独立思考,这叫发泄情绪。这样的发泄发现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困境。
所以多阅读,踏实做事,多思考,想问题要打开眼界,这样才能接触到独立思考能力的本质:就是有坚定的价值判断体系。
对于弓道馆的后辈应该怎样培养?
关于教育和培养的书籍有很多,哲学家们对此的讨论也大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卢梭的《爱弥儿》是很有名的一本,据说曾让作息严谨的康德废寝忘食地阅读。但我想谈谈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代表约翰·洛克的一本书《教育片论》。用现今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这就是一本典型的“德育”专著。这些来自三百年前英国的词句中所闪耀的光芒如今仍让我诧异,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到底完成了什么?
“德育”正是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在课堂中培养人,我想先生的理想是要培养“德性人”。通过社团练习塑造学生的举止,形成学生的心智。通过社团劳动在学生的心中植入良好的习惯,以及德行和智慧的原则,以此来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人世的知识。使他养成对优秀的行为的向往和模仿。并在这个过程中,教给他活力、谦虚与勤奋的品质。这就是培养与教育的区别。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团体中,一个相对外界公平干净纯粹的空间里。用集体的氛围来影响人,用身体力行来以身作则,用关注和关心来感化人,用严于律己来服众。所以对于后辈,前辈应该要有前辈的样子,也就是说前辈应该有前辈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培养人最后的最好方法。前辈关心后辈,后辈便会以前辈为榜样变成你的样子。传承便是这样的发生的。其次培养并不是一切都手把手地去教导。并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包揽到自己身上,要肯定后辈的学习能力,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摸索,只有在触及禁忌的时候去提醒他。更多的时候要求是我们作为前辈的以身作则,因为要求他人是不容易的,但要求自身是应该而且必须的。所以在培养后辈这件事上,我想需要牢记的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向“无我”和“无私”的方向努力,重视与后辈之间的羁绊,一同nuli成长。
为了今后弓道社的发展,应该做些什么?
(1)继续坚持每天都严格练习。这是弓道社存在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支撑。北师大弓道社一直都是人数比较多,每日的练习不仅是从个体的箭术上对社员的要求,也是从集体的方面上考虑社员的互相协力、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些行为只有在每日的磨合中才能达到默契和谐,才能共同克服难关得到成长。
(2)对射型动作或是礼仪品格不好的人要严加要求,坏的例子若不加阻止就会在后辈形成模仿。后辈就会很自然的就会将那些错误的行射或是处事方式转移到自己身上并传染影响更多的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些细微之处是很危险的,不可轻视。
(3)不但从技术的实践上要求社员勤于练习,也要鼓励社员多阅读。不能因为弓道社的定位是运动性社团就忽视社员的文化培养。社团是培育人的地方,单纯从运动上培养是不足够的,一定要在社团里形成求知若渴的氛围。有文化底蕴的社团不能单靠一项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运动来支撑,一群乌合之众傍着一项高雅的运动只会让这项运动蒙羞。所以不能忽视社团文化氛围的建设。在社团里人就是一切。只有培养好人形成好的社团文化,社团才会传承发展下去。
(4)社团形成独特的社团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社团制度的建设。虽然社团的教育目标是每个人都无我无私达到严于律己。但在短期看来,必要的明文规定也有助于社团的发展。如各种礼仪规范,注意事项都应记录下来。
(5)社团的发展除了内部的建设,也要注重外部的联系。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先生年事已高不能时刻坚守在社团里,他日若先生回国,社团该如何正常运作并发展下去呢?这就需要联合各方的力量。第一是毕业生的力量。可以成立弓道社毕业生协会,推举会长,聚合前辈的力量来帮助后辈。第二是社团之间的联系,目前在中国国内也兴起了不少弓道馆,如北京的五轮道馆,宁波的求真道馆等。弓道在中国的学习者也逐日增长,这固然离不开先生的努力,在北京和宁波方面先生都有亲自去指导。那么社团就应该把这份关系延续下去,经营好与其他道馆的关系,比如可以定期举行比赛之类的。逐步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力。
(6)弓道社最终是扎根在北师大里。与学校处理好关系显得更加迫切,如何与校长已经社团联合会的老师搞好关系也是必须重视的。弓道社作为社团联合会的一部分,如果能发挥社团的魅力来带领其他社团玩乐风气的转变相信一定会取得校方极大的关注。
(7)最后,弓道社归结到最根本是人。如何真正留住人,培养人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要使弓道社成为具有归属感的地方,可以让人在今后人生中仍对社团抱有感念之心,才是真正发展的保证。作为社员一定要紧紧地联系住前辈,并用心去培养后辈。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馆中的樱花树早已成材,但人的培养却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显现的。一定要重视人与人的羁绊,前辈与后辈的羁绊,这份羁绊会成为维系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