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以下,是之前写过的文章,重新再贴到这儿…二、内文的部份。
之所以重新贴在这儿,嘿!现在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二、内文:
某贤友:『问题追究起来无穷无尽,周围几乎都脱不了干系,那又怎么样?不断追索问题,只会循环在问题中。问题的停止,不是追索,而是停止追索,停止的当下即是真实即是空性,也是解脱于问题的无限。』
看到一贤友作了以上的表达时,总感觉,有些地方,似乎没那么恰当。于是,自己,便开始去解析,究竟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我很清楚,朋友要表达的是什么。但在表达时,在表达得不够明晰时,对于读者来说,有些读者若只从字面义时,那么,这种不够明晰的文字就会带偏像那样的读者。不够明晰的表达甚至还会强化那种读者的既有成见,这就不好了!虽然真的没不良意图、而且在想法上也是很好很好的,但好心却把事办坏,这岂不很冤吗?如果能避得掉,那么,为什么不避?如果真要避,那么,是不是在第一时间就把表述给表达得够明晰,试想,这会不会更好?就我个人认为…是会更好的!
而之所以有不明晰的产生,我粗列,先列出这三个问题点,逐次加深:
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不明晰,这是第一个问题。
自己知道哪里不明晰,但不知道怎么让那部份给明晰起来,这是第二个问题。
自己知道能让那部份给明晰起来的办法,自己确实也可以这么做了;但不知道做与不做间的抉择,不同的抉择,究竟会给受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后续又会对哪些特定的人们会带来良或不良的影响,对这些的不知道,这是第三个问题。
…
当然,如果我还要继续列举问题,愈来愈深细的,这当然都可以。而对这些问题的追究与探查,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因为在追查到真实之后,就能依托着真实来作判断与抉择。不离真实的判断与抉择,这就是正决断的由来!
而一位连这些问题,连想都没想过的人,他能逐一去析论吗?当然不能!更别说对第一个问题的检讨了!
同理可推…
停滞在第一个问题的层次的人,更深的第二与更邃密的第三,那就甭提了。
滞留在第二个问题的层次的人,更邃密的第三,那就甭提了。
原表述,有着…把现象层面与本体层面的内容给混在一起…的疑虑。所以,为了避免这疑虑,我以为,在表述上,应该这么修改:
『问题追究起来似乎无穷无尽,周围几乎都脱不了干系,这会如何?不断错误地追索错误问题,只会循环在错误中。问题的停止,不是追索,也不是停止追索,而是停止错误,停止错误的当下即是真实、即是空性,也是解脱于问题的无限。』…这是最简的描述,只是微调了一些字。
『不断的以有问题的状态去追索问题,只会循环在问题中。问题的发生,不在追索不追索,而是停滞于老在滋生问题的状态中去追索或不追索。问题的停止是…停止这停滞的当下即入到真实即在空性,然后再在这种(流动的)空性当中观察事实,如此才有机会清楚的看清楚现象层面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办法去解决现象层面的问题,这便也是解脱于问题的无限的了。』…这是换了个方式的描述,但改成了我的说法。
第一义谛要能跟世俗谛混融,并且和谐地在一起说,如此,才不会有…漏。
最后再说一下这位贤友的状况,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其实也是很不错的,无非只是在表述上的一时不察而已。其所要表述的,无非是类似这样的表述:
断烦恼,若以烦恼状态去追索烦恼的根源,那就没完没了了。若能以静下来的状态去看那些曾经发生烦恼的发生进程,这就太好了,懂得重新回放,换言之,就是复盘啦!经过复盘后,在能找到关键点或根源后,将来就懂得在烦恼发生时,能在最快时间中觉察到…烦恼的火已经起啰,得快快行动,进而灭火;更高级别的是,在一发生火苗时就能发现它并熄了它,乃至是连个火苗都不让起,这是终极的目的。那么,为了达到终极目的的大前提是啥呢?此应是…如何让自己从原本的静不下来,进到到静得下来,这就是关键枢钮了。
贤友其本意就是要让读者们,像我,我也是读者当中的其中一位,要让我们觉察到那个关键枢钮的存在与所在。如此,后续一连串的正确整治组合拳,才能施展得开。
这本意,真的真的,很好很好。
这个好,真的好在,感受到了。
谢谢!
三、后记:
对于我自己写的文章,我有时,还会重新翻找回来,就是为了对照【现在之我】与〔那时之我〕之间的差异,看看【现在之我】有没有朝向〔那时之我〕所设定的目标更前得一些?
关于真理的部份,当然是无法变动的。变动的,也只有…自己与真理的偏离度…是否更少了些?
少的,若只有一丁点,这就代表我进步不快。若还有颇大的跨越,这虽然值得庆幸,但也不敢庆幸得很多,因为,怎么确保这种跨越是稳定的呢?进一且天天必进,与,进三而后又退十,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因此,作这样的比对,这其实是个很好的自检办法。当然,对我自己适用的,未必也适合别人,这我很清楚,所以,不敢以此来强求人。但,对于与我志同道合的,那我就敢要求了!同时,为落实公平到实处,既然我可以如理要求彼,彼亦可如理要求我,这才算得上是公平,以〝如理〞作基底!
原本的文章,没变。变的是,首与尾。由现首与摆尾中,便足以代表着我不同时期的心得。倘若没这前言与后记,那么,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理所当然地可以敢于质问我说:喂,你这篇文章,是不是重复了呀?
对这质问,说实在的,我还是很惊讶的!惊讶于这么少人来读的空间,居然还有人可以分辨得出有重复的文章,这代表着,人家倒还是挺关心我的呢!对此,怎么能不感到欣喜呢?
而且,我还从质问当中,也开始警醒到:
尽管我可以作出…敢于质问…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质问行为。但我这行为,能不能传达出我对朋友的关心,而真让彼人透澈地感受到存在于我这关心当中的真挚,哪怕我质问的语气再激切,仍能被彼方的心感受到?
此外,我能不能也在敢于对彼的当下,同时也觉察到我当下的这个敢于的表达,是否适切于对方当下之所需?是否已是我尽了力之后所能达到的最圆满表达?
所谓的圆满表达,要从两个端点来看,一是自己是否尽心尽力,二是从对方的受用来检视自己将来所要修正的待修正点。
嗯…对此,我也在好好地思忖当中。也由这个启发,得谢谢对我提醒的朋友,谢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94444/f76b6208448002a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