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岁前,小溪没有出去工作,和婆婆一起在家带孩子。农村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下地干活,婆婆也不例外,忙得不可开交。
小溪就想着分担一些,有时候在婆婆下地干活时,准备好饭菜。做了几次之后,小溪也不想继续了,她做的是米饭炒菜或者稀饭之类的,炒菜就是有肉、有鸡蛋,婆婆不吃这些,觉得太腥,其它的小溪也不会做。而且小溪以前也很少做饭,既然不吃那就干脆不做了。
小凡工作在城里,一周或者两周才回来一次,每次回来小溪都想和小凡多呆一会儿,也想小凡能理解自己,多说说话,或许发些小脾气,让小凡哄哄。回到家的小凡,觉得工作很辛苦,希望能得到小溪温柔体贴的照顾,往往就是让抱着孩子的小溪给他倒杯水或者拿东西,自己坐着玩手机。一次两次就算了,再多,小溪就开始发脾气了,自己带孩子也很累,这里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一周说不了几句话的,自己都要抑郁了,还得伺候你,还要不要过下去了?
还有一点,小凡回家就和他妈妈一起说说说,有说不完的话,到小溪这里就玩手机,让小溪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没有共同语言。要么就是,一天到晚,各个亲戚家地走一遍,回来了就需要走动,小溪理解,但是自己作为外人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上坟,小溪接了个电话,被小凡骂了很久,还自己一人骑电动车回去了,下着雨,小溪回家都湿透了。小溪坐在床前看着孩子,真的想一走了之,门外还响着小凡骂骂咧咧的声音,他把手机摔了。小凡觉得接电话不尊重他家先人,小溪觉得就是上个坟,接电话又不是一直在接,不到一分钟的事,有必要上纲上线吗?在家里的乖乖女,怎么就事事都做不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