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小红书上看了一位成都的博主的发布,一直看到了她的2020年,关注她很久了,几年前因为想拍一组照片认识的,但没有什么交集,仅仅会偶尔看看她分享的生活日常和广告。看完她的这几年,我好像突发性地积极了一点,喜欢她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喜欢她一直坚持做特别的自己,结婚生子没有改变她的模样,虽然要费更多力气做回自己,因为有些预料之外的状况不管想不想都必须面对了,但是她一直在努力。
别人看到的松弛背后其实是更多的紧张。
身边总有人说我卷,一开始我是排斥这样的评价的,因为我只是做了我能做该做的事,为什么就变得“怪异”了?甚至有段时间会害怕被这样评价。或许是心态真的在慢慢发生变化,当然也有可能是习惯麻木了。我很喜欢自己的一点是即使我担心被别人贴上某些标签,但是我一般都不会因此就改变我的方式,这样一想,固执好像也可以是一个优势?不过,显而易见的卷不算真的卷,要是能够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卷才是真的厉害。忙碌的工作节奏总是容易让人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产生厌恶和排斥,不管什么事,都会自动归为“加班”,从被动接受到勉强完成,整个过程都是哪儿哪儿都不爽的,做出的结果自然也是自己不愿意再看第二遍的。我有个观念,如果一件事有可逃避的空间那就再一开始想办法逃掉,如果逃不掉了,必须做的话,这件事完成的如何一定会成为伴随你很久很久的“标签”,这也是形成你这个人的底色的来源之一,一件两件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是惯性事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改掉的,却能很快形成。
一件事儿到底算不算加班,其实还是自己说了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