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接触书比较早,很小的时候书就是他的玩具,有好多书都被他玩的面目全非。那时候主要是认图,我记得他最喜欢的一本画册是《小小车迷》,那真是每天必看,不厌其烦。但是当时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看书,选什么书、看什么书我头脑当中开始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很幸运的是我认识了几个爱书的朋友,通过她们对儿童阅读开始有所了解,并且知道了红泥巴儿童读书网站,这个网站有一群热爱图书,长期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专业人士,精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书籍,为儿童提供专业的读书引导和图书销售服务(有点给红泥巴网站做广告)。我主要是通过这个渠道接触到了大量从国外引进的优秀的童书,才知道原来童书的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在给孩子买书方面还是比较“慷慨”的,洋的房间有他自己的小书架,上面的书已经放得满满的,所以洋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良好的读书环境,大量的有趣好玩的童书,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基础的外在条件。当然,培养孩子阅读需要大人的参与推动。我那时经常在一些网站上的早期教育、亲子阅读等论坛参与讨论交流关于儿童早期阅读的问题,并学习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当时主要是我一边给他讲他一边看,以图画书为主,时间一般是在每天睡前的半个小时,一直坚持。所以现在洋也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好像不看书睡不着觉。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大人给孩子读书,这对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除此以外,读书不仅仅限于和孩子一起读、看,还可以就看过的书和孩子有一些交流互动,比如聊一聊书中感兴趣的人物,按照书上的故事情节扮演角色等。在洋小时候,关于一本书我和他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说给大家听听:
这本书名叫《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日本画家西宫达也的一本有关一头霸王龙和一只小甲龙之间温情故事的图画书。有一天早上,洋醒来,在被窝里蜷蜷着腿,缩着。我说:你缩成一个蛋了,嗯,是一个恐龙蛋。洋:那你就是恐龙妈妈。
我:我在孵恐龙宝宝。孵了一天,没孵出来。两天,没孵出来。三天……
噼里啪啦----洋发出破壳的声音。
我:哎呀,第三天,恐龙宝宝出生了。这个时候,天嘣嘣响,地轰轰晃,怎么啦?
洋:甲龙宝宝出生了。
刚才我们的对话,基本上都是《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本书上的故事情节。
我继续说:哎呀,火山喷发了,甲龙宝宝很害怕呀。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过来: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洋说:霸王龙来了。我要是个霸王龙就好了。
我:那你就可以教小甲龙本领了了。霸王龙用大尾巴很厉害,可以打败提兰泰龙。 我又说:人是没有尾巴的,不过人有尾骨。我让洋摸了摸他的尾骨。
我继续说:人啊,以前都是猴子变的。
洋: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我:哦,你是记不得了。
洋沉思了一会儿道:那爸爸也是猴子变的?
我:哦,是,是。
还有一段是和《贝贝熊》有关的故事。(我的这一段在红泥巴网站上关于贝贝熊的读者书评里被采纳了)。在网上看到《贝贝熊》系列的评价很好,就给孩子买了一套。一个系列30本书放一块真多,光这阵势就让孩子兴奋。洋大概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贝贝熊,别的书几乎都不看,每天晚上的阅读时光全部被贝贝熊填满,说实话,讲贝贝熊很累,因为它的文字罗里罗嗦,总是小熊妈妈说,小熊爸爸说,小熊哥哥说,小熊妹妹说。那段时间,家里到处都是贝贝熊,包括到奶奶家、姥姥家,洋都要带着贝贝熊,他沉浸在贝贝熊中,陶醉在贝贝熊中,幻想在贝贝熊中,生活也和贝贝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联系。有一次奶奶把洋从幼儿园接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小汽车刮了一下,去医院了,洋受了些惊吓,哇哇大哭着不肯进去。我接到电话后,匆匆赶往医院,临走前想给他带本书,正好发现贝贝熊的书中有一本《去医院》,直接就带上了。我想当时在医院的大厅里给洋讲的这本书,对缓解他的惊吓,应该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后来,我在洋在电视机前练坐功时,就说你这不成了《电视迷》了?他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我说,看看,《凌乱的房间》!他在超市里想买一些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我又有词《见啥要啥》!别说,还真挺管用的呢,
有一些书孩子很容易喜欢,比如轻松搞笑类的漫画书。洋现在比较喜欢看的是阿衰、漫画PARTY和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等等。所以说孩子自己是有阅读倾向的。看书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加引导。但是有时候大人推荐的好书孩子不看怎么办?对于洋这种非常有个性有主见的孩子,我有时候对只能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策略了。比如他看《草房子》的经历就是。《草房子》是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部少年小说,是用孩子的视角讲述了60年代初一个水乡小学的故事。故事里有孩子也有大人,有大喜也有大悲,有孩子们的欢笑,也有少年的忧郁,是一部能深深打动人的书。有书评曾说,这是部“追求永恒之作”。曹文轩的文笔非常优美,清新之中透出典雅的气质。如果要学习写作,曹文轩的作品是非常好的老师。但是,《草房子》买回来后一直静悄悄地躺在那里不被儿子问津。推荐了几次,洋爱搭不理。于是,我不再说服儿子读它。我像没事儿似的把《草房子》当成了我自己的睡前读物,并且每读到精彩处还会开心地感叹:“太有意思了!”见我那么开心,洋有时也会好奇地瞅我两眼,甚至跑来问我两句。我故意把书抱得紧紧的不给他,他就越发好奇,小脑袋凑在我旁边挤着和我一起看两眼。有时候,我还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书中某个人物的某件趣事讲给儿子。一来二去,洋也体会到了这本书的魅力,没过多久,我发现《草房子》成了儿子的睡前读物了。
小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变化的,你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你不喜欢的他可能入迷,这阵子喜欢的下阵子可能碰也不碰,这阵子不喜欢的不知啥时他又看的津津有味。所以我有时候干脆就顺其自然。看《父与子》就是这样,数次引诱他看都未成功,索性也就被我放到一边了,却未料想在买来一年多后成了儿子的最爱,有段时间每天必看,每次看自己都乐得嘎嘎笑。还有一个是年龄段的问题,有一些书超前了不行。有一本书是《阁楼上的光》,这本书的作者很有名,就是那个写了《爱心树》的被誉为天才画家作家的谢尔·希尔弗斯坦。放在家里很久不看。突然,不知从什么时候的一个时段,孩子主动开始看,并且看的特别开心,上面的一些小短诗都能背下来,所以做家长的不能心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