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我闭关两天,读了这本《主角 》。然后觉得意犹未尽,又读了陈彦的另一部作品 --《装台》。
读《主角》时,我把自己代入了主人公--忆秦娥。我的确和她有着相似的经历:最初的我,也仅仅是凭着自己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在自留地里深耕细作,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领导发现。于是,远方的高人指路,身边的贵人相助,这两年来,我开始了快速的成长,渐渐地有了一些唱主角的机会。
比主人公幸运的是,在我身边,中伤和诋毁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否定和质疑在所难免。其实就连我自己,也对自己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我一直习惯了做幕后工作,的确是没有信心和勇气走向前台。
这一两年来,每次有唱主角的机会,我总是会闭关几天,处于失联状态。我会把自己做过的事情一遍遍地进行复盘反思,在框架建成后,又一次次地推翻重建。反复几次后,在忐忑不安中站到了台上,进行自己的表演。虽然也获得过一些掌声,但我心中始终没把自己当做主角。在我看来,我的基本功,我的演出经验远远不够。
就在上个月,我又一次被推到了主角的位置。那天,我终于有了一点儿自信,有了主角的感觉。
在书中,忆秦娥第一次主动想争取主角的时候,却被秦八娃无情的地告知:要为年轻人让路了。习惯了当主角的她,觉得难以置信。就连我这个观众,也觉得不能接受:明明宝刀未老,真的要退居幕后吗?真的要为自己的养女作配角?那一刻,我忆起《青衣》里主人公最后在雪地里那个寂寞又惨烈的舞蹈,不禁心有戚戚。
还好,在《主角》里,没有这样的结尾。忆秦娥最后接受了这个现实,从主角转身为教练,但我很怀疑:以她的个性,她是否会变成另一个苟老师?
在《主角》这本书里,其实有很多个性鲜明的配角,他们几乎一辈子没有几次做主角的机会。但有的是机关算尽后的无奈屈从,而有的却是看清自己后的冷静选择。哪一种才是最好的状态呢?这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其实,即使是配角,也是有机会站上舞台,有那么惊鸿一瞥,被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记住。也是有机会成为主角的。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站上舞台,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别人搭建舞台。对,就是《装台》里的那帮做苦力的人。
无数个辛苦的日夜,只为了舞台效果的惊艳呈现。无数次近距离接受精彩的节目,却无缘去看。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维持着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不管做苦力,还是做主角,都不过是一种职业罢了,的确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做主角或许会带来很多虚名,但往往也要承受更多的毁谤。
那如果做这些工作,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呢?仅仅是因为这已变成习惯?已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呢?
我们是否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呢?
正如我们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幻想着自己是主角,挥斥方遒,谈笑风生。可如果老师一直唱主角,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总得把自己的学生推上舞台。
不想当导演的老师,不是好主角。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