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文集 须臾 的第四篇文章。我在这里记录自己的日常感悟。
每天花费须臾来记录,一些想法正是因为只停留须臾,才值得记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89229/8b78380d48ca00d2.jpg)
聚餐的时候,听人说,据说今年是奥斯卡的大年,提名的电影部部精彩。入围最佳影片的有:
《极速车王》
《爱尔兰人》(The Irishman)
《乔乔的异想世界》
《小丑》(Joker)
《小妇人》
《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1917》(1917)
《好莱坞往事》
《寄生虫》
我崇拜用电影反映现实、描摹未来、讲述价值观的导演,也敬佩把自己的身体、情绪奉献给观众的演员,也羡慕深谙电影的历史文化和流派变迁、一下笔就直击人心的影评人,但是我自己,却是一个对电影兴趣无多的人。自己对复杂的情节懒于记忆和思考,也容易把电影和艺术联系起来,觉得自己草草平民,离殿堂太远,更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电影体现的矛盾和挣扎。
我一直觉得一部电影就像一个局,一个迷宫,一个阵,刚刚有了想要抒怀的地方,就发现自己关注的只是一个角落,在此之外还有更多的牵涉,综合全局,就发现人物们都是那么无奈,他们在当时的处境之下别无选择,自己便也觉得很难做到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评点什么。
看过一个姚晨谈演戏的视频,提到演员和角色之间应当保持距离,需要一份审视和冷观。我想,观众与电影也是如此,如果观众自己也挣扎于其中,就会难以自处,欣赏就会更难。
周围有很多影迷,古今中外,顺着脉络研究过去,一部一部地看,一篇一篇地写,电影就像他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个现实,可以让人忘记生活中的零零碎碎,用心去沉浸一段经历、一种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可以偶尔停靠的世界吧。我自己虽然主观上与电影有些疏远,但是话剧、音乐剧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当舞台上的灯光渐渐集中,音乐开始响起的时候,我仿佛也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周围的嘈杂也在,观看的人群也在,但那些都已经成为陪衬。或许是因为沉浸感没有那么强,舞台剧表现的矛盾与挣扎,恰好是我可以接受的,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我就像是在过另一种人生。
但是输入新鲜资源的必要性仍然存在。我渐渐感觉到,不喜欢看电影的自己渐渐与大家脱节,这种情况也令我感到害怕。这个寒假,如果有时间,我会列好片单,坚持观看,留下感想的。
有些人在声和光之间寻找,有的人在笔墨间寻找。我想,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这样的世界,让我们在柴米油盐之外,看到一些别的东西,让我们的神经不至于因为过于筋崩而忘记快乐的感觉,不至于因为忘记了太久而把不快乐视为理所当然。
为自己寻找一个这样的理想世界吧。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推荐电影以及其他影视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