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个窥探众生百态的好去处,成为很多人分享自己,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
不过或多或少,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很少甚至从来不发朋友圈。
我是从2014年初夏开始使用微信,当时还在武传上大二,发了第一条朋友圈,评论点赞的都是一些经常见面吃饭聊天的好友。
此后没过多久,朋友圈变得异常活跃,像娱乐圈一样变幻莫测,有人秀恩爱,有人晒自拍;有人卖力转发新作链接;有人刷屏做微商;为了博眼球,引发关注,大家真的是无所不发。
那个时候,我也未能免俗,活跃在朋友圈,混迹江湖,评论,点赞,还开了微博,更新朋友圈,还会同步到QQ空间,是的,听起来很俗气,但这就是年轻时候的我,虚荣心作祟,准确地说,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在做些什么。
徐款款是一名舞蹈学员,名副其实的自拍控,点zan党,在微信朋友圈异常活跃。

她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随时开启自拍模式,譬如,初雪飘起睁开朦胧睡眼刚刚醒时;在食堂吃麻辣香锅时;在教室上课觉得疲劳时;和宿舍小姐妹一起逛街时;甚至在田间地头挖野菜时都会“咔咔”连拍数张,然后一键美颜,发朋友圈。
点开她的朋友圈,清一色的九宫格自拍,大眼小脸应犹在,只是背景改!曾经我和她开玩笑说,如果自拍是一种病,那么你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徐款款一脸严肃瞪着眼睛说,小女生都爱自拍啊,然后大家一起拍完,发朋友圈,互相点zan评论,乐呵呵的多好!再说了,现在趁着年轻,就应该多留下一些青春的记忆,等到老了,翻出来慢慢回味,多有意思!
看到徐款款满脸认真的样子,我也开始努力记录生活了。

从2015年6月毕业开始北漂,到2018年2月春节期间,更新朋友圈最为频繁。后来因为工作变动和兼职的原因,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朋友圈和微博了。当然,也并非大家猜测的那样,我没有遇到什么重要变故。
每当有老友满心急切地询问我时,我只是回答突然觉得发朋友圈挺没意思的。
“那你现在不刷朋友圈了,业余时间都干嘛啊?”有人十分好奇地问我。
“宅在家里追剧,看书,煮茶,煲汤。”我回复说。
对方惊呼我的转变让人很意外,到底是什么促使我改变呢?
没等对方问出口,我又开始碎碎念:看的书越多,越发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无知和幼稚。
职场畅销书作家七芊老师曾经做过微课分享,她再三告诫我们:
职场人一定要尽可能的多看书,业余时间没事就泡在书海里博览群书,把书本当作解决问题的工具,从中寻找答案,你会发现,你读过的书一定会帮到你,终有一天你会感谢自己看过的那些书。
其实踏入社会后,真正拉开距离的不是大学期间如何努力学习,而是工作以后是否继续读书与思考。
我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但这终究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世界,实力决定一切。
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我只是不想和那些早早嫁作人夫,在家带孩子的女同学一样,因为无力改变不满意的现状而总是懊恼,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努力一点。
想明白这一点,我便不再为家长的催婚而烦恼不已,想给自己点个zan,我终于长大了!
每到夜深人静,和家人轻松的煲电话粥和视频后,孤单感蜂拥而至,思念之情难以释怀,情不自禁的翻出过年团聚的合影,脑海中浮现出下一次回家的温馨画面。
有时候,加班到很晚,想着家人可能已经睡下,所以只好把心情写在记事本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北漂的煎熬和痛苦,都被隐藏在内心最深处。
后来,我尝试着调整自己的节奏。
把周末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无需早起的日子,睡到自然醒,出门买菜做饭;有时早起兼职,插花和画画,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刷朋友圈啊!
有时候,我在想与其羡慕别人的幸福像花儿一样闪耀,不如让自己忙碌起来,过的充实一点,这样子应该更能体会幸福的味道。
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曾虚度过光阴,浪费过大把好时光,希望现在醒悟还算为时不晚。
为了减少刷朋友圈的频率,我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这样便少了一些与我有关的提醒,减少回复次数,对于关系亲近的人,我可以通过私信了解彼此的近况,知道大家都过的很充实,本身就是一觉很有意义的事,现在竟然习惯了十几天没有更新朋友圈。
新的一年,接下来我要继续淡出朋友圈,周末多出门走走,到书店看书,到美术馆看展,去看看老朋友,逛逛菜市场,晒晒棉被,也晒晒自己……
我一定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