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背诵,归根结底指的是对人类部分间接经验在人脑中的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有多短,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年,取决于在此之后是否有新的刺激来强化这一认知。
最好的刺激形式无疑是实践的刺激。通过在生活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实践与改造,再次将先人高度精炼总结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身的间接经验,由此产生一种对知识的认同感与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将此掌握并传承下去的责任感。
从此,一个人由知识的旁观者转变为知识的拥有者,成为主人公了。
虽然知识可以通过实践与生活来获得传承与认同,那么,那些在比之前就被人抛在脑后的间接经验有有何意义呢?
答案就是:
人们往往忘掉了在学校学过的具体知识,但透彻领悟的原理和方法却内化为他的智能和习惯,当需要时,它能够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运转。
没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般,你忘掉的只是你暂时生活不需要的间接经验,但记录与忘记的过程则锻炼了一个人的智能与行为习惯,由此产生的个人经验则更为实用。
所以,知识的记忆过程是痛苦的,而忘记的过程却悄无声息。
看似让人抓狂的不平等中蕴含着生物进化的真正智慧:原始社会和传统社会不需要太多与实际生活无关的纯理论知识。
因此,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知识在头脑中消失之后,你真正发生变化的是什么。
放弃对遗忘的痛恨和对自己智商的自怨自艾,转换角度看待,你起码是一个正常并且不断进步的人,这难道不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