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歌史上,“山水诗”和“田园诗”由于具体歌咏的对象不同,而被归为两种不同题材的诗作。“田园诗”的鼻祖为陶渊明,而“山水诗”的泰斗为谢灵运。
田园诗以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农务劳作体验以及农村的凋敝等为主要内容,它是我国农业文明的产物。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首位致力于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或描写恬美的田园景物、简朴的田园生活,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或写亲自耕作的体验及感受,亲切自然而又意蕴深长,如《归园田居》其三写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或写农村一片凋零的气象,如《归园田居》其四所言“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就是饱受天灾人祸摧残的农村的真实面貌等等。
这些描写乡土农田生活的诗歌大多质朴自然、平淡清新,无雕饰之痕;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此期的田园诗人多是一些隐逸人士,陶渊明外还有周续之、刘程之、陶敬远、张野等人。
山水诗则主要写自然风景,让自然界的山水风光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枯燥无味的玄言中彻底拽了出来,诗歌的形象与情感失而复还。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有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一般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但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取得的成就也颇为丰硕。他的诗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并将山水景物从诗人的性情中独立出来;其结构特征与游记作品相类似,不足之处是依旧有玄言的尾巴,其诗也绕不出“叙事—写景—说理”的套式。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多是在他任永嘉太守以后为排解苦闷而作,主要诗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南齐时期,谢灵运的后代谢朓继承祖业,使得山水诗的发展又迈进了一大步,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彻底割掉了玄言的尾巴,使得山水诗逐步走向了情与景的结合而日渐成熟。
另外,南朝梁时何逊、陈时阴铿等人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如果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是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那么谢灵运的山水诗则开启了一代新的诗风。
田园诗实际上在自然的背后多谈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山水诗多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与审美旨趣的产生,从不同方面扩大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受此影响,在盛唐时期,山水诗和田园诗殊途同归,合二为一,文学史上始有“山水田园诗派”一说。
王维与孟浩然为此期代表诗人,其中王维诗作体现的是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如《山居秋暝》;终身不仕的布衣诗人孟浩然的诗歌则体现了平淡清远和淳朴的风格,代表作有《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