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是父亲是爸爸,不是爷爷。这称呼是我的家乡独有的吗?好像也不是。离开家近三十年来,有的地方也这么称呼。我的家乡在胶东半岛靠里的地方,没到海边。我知道我们县里,叫父亲也不都喊作爷的,大大、叔叔也有。现在的孩子喊爹妈,也不是爷娘了,都和城里人似的,叫爸爸妈妈了。这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不是吧。或许我想多了,人家没这意思也不一定吧,我狭隘了。
我的爷今年七十了,虚岁。和娘一般大,可户口弄差了一岁,大了。也无所谓,岁数不就是自己个记性嘛。农民又没退休的时候,儿子闺女不在身边,没人接班儿,爷娘还得下地干活。到哪天?谁也不知道!我这儿子不孝啊,还无能!惭愧!我不敢想,想有个屁用!远隔千里,身价几为零,信誓旦旦的说这说那,没底气。现在每当电话过去,也不再说让爷娘歇着啥也别干了。一是他们不愿意没事干,二是地不能荒着长草被人笑话,再就是还能干的动也能挣点零花钱。这是实话,虽然他们和我都苦涩,但不需多言。
爷是个汉子,沉默的汉子。这与男人的角色有关,当然和性格和遗传更有关系。爷爷就是这么个性格,我的记忆里,都是这样。当然这与遗传虽然有关,但与家庭环境更有关系吧!爷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奶奶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走啦,他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儿,但他的奶奶也不在啦……,在这样的家庭里,沉默和坚强是主要的底色,不能说是无奈,但也有那意思。人生天地间,我们得有自己的活法,不说顶天立地,我们得活出个样儿来!我们三代都这样,我,我自己觉得也是这么个人儿。骨子里的血流的一个基因。爷的不爱说话,并不代表他没得说,只是不想或者不好意思。过去,他并不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更多的时候是直接问,乃至我们不说明白,他就权当我和姐姐没啥想法。他的爱和关心,全部在自己的行动里,去干活去争工分,去给我们干这干那……。再说,有娘呢,娘会和我俩说的。所以,即使打骂我和姐姐的事儿是娘,而我俩还是和娘说的话多。到现在,我们往家里打电话,一般都是娘来接,即使刚接的是爷,一两句后,就转交给了娘,一打就半个多小时,有的聊!我也听人说过,大都这样吧!就像有个段子说的,孩子们回家,首先喊的是“妈”,若妈妈不在,第一句就变成了“我妈哪去啦”一个样。
人老了,就变得话多了起来,不再是父爱如山一般沉重,也沉默啦。人老啦,都想有人陪着说说话,这是常态。现在的爷,也这样。虽然他不主动和我们打电话,但我和姐姐打过去,只要他接上啦,也能拉上一段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再给娘,或者就不再给她啦。我不想这样!他老啦!性格的变,年岁的老去,我不想这样。我还是喜欢那时的他啊……。当然,我说的是反话,那时候我们多想要是爷和娘一样,爷能和我们聊天多好啊,哪怕有时能说我们一两句呢。可他真的没有。这样的角色,总是娘来扮演。他俩分工可真明确!
现在,爷对我们的爱也还在行动上,也在嘴里面啦。这,挺好的,隔着话筒,我的眼有些湿润。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3163/1fb7b31cd6da0ea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