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DNA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00:04 被阅读0次

昨天听了一本跟昆虫有关的书《昆虫的奇妙生活》,作者是挪威的一名大学教授,叫安妮,她重点研究的是昆虫生态学,教授自然管理、森林生物多样性等课程,读完全书让我明白了“简单到极致就是真正的高级”,今天打开的这本书《生命密码——你的第一本基因科普书》,简直就是对这句话做的最顶级的注解:探索自然的宏伟,你会感受到人类的卑微;学点生命科学的知识,你就会了解到造物的神奇,大象也很厉害,裸鼹鼠也很厉害(它们的基因里已经被写进了远离癌症的密码),自然而然,你就会有众生其实是平等的觉知。

一边听读,一边小窃喜,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群文阅读吗?不对,是群书阅读。

作者常年浸润于DNA的研究,是业界标杆,同时又能将理论与医学与科研相结合,做企业、办公司、写论文,哪儿哪儿都风生水起,甚至在2003年非典肆虐时都已经成名,妥妥的斜杠青年——尹烨,是华大集团的CEO,也是“生命密码”系列的作者、还创办“天方烨谈”基因电台,同时也是“尹哥聊基因”公众号主创。可以想见,听读这样厉害人的书会有怎样超级的收获。

本书的导语很是“诱人上钩”:

过去的生物大灭绝,原因不外乎气候变迁、天灾突降。人类不曾经历前五次物种大灭绝,却有着造成大灭绝的能力,特别是近期大量物种的灭绝主因都是人类活动。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地球会毁于能源耗尽、环境破坏、核战爆发、生化浩劫等人为灾难。
午夜就要过去,新篇即将翻开;未来何去何从,尽在我们手中。最起码,我们应当明白,人类之于万千物种,不过是沧海一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对自然怀有敬畏,牢记人性之本,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看看,这语言多有张力,不打开去读一遍,读完不深入细究,似乎都是一个错。

作者尹烨,不大喜欢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企业家的身份,他很谦虚的说自己就是一科普工作者。

我倒是很欣赏“科普”这一词,本来,科学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是莫测高深的、晦涩难懂的,可是尹烨老师总能以接地气又诙谐的语言、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的打比方,降低了人们理解科学的门槛。

1.深入浅出解读细胞癌变

我们多少知道了一点,人之所以罹患癌症,是身体里的细胞发生了突变。

且看尹烨老师如何深入浅出的用“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对比,用“油门、刹车、警察”三个具体可感的词语来解读细胞的癌变。

①癌症(细胞)可能好的时候是孙悟空,不好的时候就是六耳猕猴。这两个是一个猴,它是一个细胞的佛魔两面。

人有37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在正常条件下都是“孙悟空”,但如果“紧箍咒”念多了、“五行山”压久了,(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突变了。

②其实,人体内(包括动植物)每个细胞里都有这种所谓的原癌基因,

相当于“油门”踩到底了,通常“油门”踩到底的时候我们要踩“刹车”,“刹车”就叫抑癌基因。

这两个基因之间的关系大约就好似道魔消长、互相配合,这样细胞就可以正常地进入到一个细胞周期。怕的就是“油门”踩到底了,“刹车”坏了,却没有“警察”来监督帮忙,在这个情况下细胞就可能癌变。

癌细胞在狂奔的过程中先要通过你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比较年轻、抵抗得住,那就直接把它杀了,如果免疫系统没抵抗住,它就转移了——警察不作为,刹车又失灵了——怎能不悲催?

2.中等数量的人类的基因组

近些年来,人类疾病的头号杀手是癌症,但是动物中大象却极少得癌症,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人的一个细胞里有一个上文讲的“刹车”(抑癌基因),而大象有二十个。也就是给每一个大象细胞里都装了二十套“刹车”,一直想办法去抑制、遏制细胞变成一个癌细胞。

还有一种动物叫裸鼹鼠,人家在抗衰老方面特厉害,也不会得癌症,甚至能对抗癌症。经过科学家们深入研究,揭晓了谜底:原来这个小东西长了两层细胞,第一层相当于跟癌细胞同归于尽了,第二层继续分生,就是成了自己细胞的一套免疫屏障,来确保在“油门踩到底,刹车又失灵,警察还不作为”——癌细胞逃逸的过程中能产生一些相互作用。

唉,还是人类的基因组不够强大呀!

作者在书中说,苏铁(一种铁树)的基因组是10~12个G左右,人是3个G,一个苏铁的基因组是人的四倍;小麦的基因组16个G,是人的五倍;有一些百合花150个G,是人的五十倍;有一些肺鱼(一种很原始的鱼)它们两三百G的基因组都有。

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其实基因组方面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是存在缺陷的。

怪不得人们会说“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只有突然发现的肿瘤”。

作者尹烨说,如今的基因编辑、基因干预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未来很有可能通过基因干预手段解决医学方面的许多难题。

前景无限美好!

3.熊猫的“基因堕落史”

尹烨老师说,基因是没有最优的,基因只有最适。最适者生存,而不是最优者生存,因为你定义不出来什么叫最优。

他以大熊猫从原来吃肉到后来吃竹子这一变化,戏谑说这是熊猫的“基因堕落史”,这一过程符合“用进废退”原则。

与熊猫同时代的物种比如猛犸象、剑齿虎、地树懒都在冰河世纪中被“淘汰”里掉了,背后就有基因的演化起作用。

原始的熊猫体型非常小,它的活动范围有限,靠近暖和的地方。后来因为有冰河事件,天气突然变,北方物种就得往南迁,很多大型的物种从北方迁移过来了,比如老虎、黑熊,体型小的熊猫打不过它们,就往后退,退到山上去了,在一片竹林里退而求其次——只能吃点竹子,吃得久了,熊猫有个基因叫T1R1(味觉的受体的基因)就丢了——失活了,再遇到肉类,熊猫也不会觉得比竹子还好吃。

熊猫不是因为基因突变所以才吃竹子,而是因为吃竹子吃多了吃到基因突变——如果一直用着这个基因,所产生的这个性状对它有利,它是不会放弃的。只有你不用这个基因了,再会慢慢被放弃。

真的是涨知识了!原来熊猫曾经这么厉害!

4.微生物才是“自然之王”

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在书中很形象的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得让细菌先过一遍,它最后给你什么看它自己“高兴不高兴”,它愿意给你变成短链脂肪酸,或者愿意分泌内毒素,全看你对它好不好。你这些菌群过得好,它的状态好,它就能把它的营养物质给你,它就能表现出一种跟你人体一起快乐的共生的感觉,你也很舒服,如果你天天不给它吃好东西,这个菌群就产生内毒素。

天呐!原来我们需要“仰人(微生物)鼻息”呢!

也就是听到这里,我才越发感觉到多读书有多么重要!

很多时候,微生物比我们还厉害,你看,这波疫情已经困扰了我们三四年,那简单的新冠病毒,变异、寄生能力超强,打得我们人类措手不及。

怪不得作者在书的结尾处说到,人应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共情、超脱生死的达观。

人在了解、熟知并能运用DNA的过程中,就越来越可能会跟我们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形成了一种共鸣或者是和解,见天地,见众生,进而见自己。

借用一段话,来解释我对这神奇DNA的新的认识吧——

改变从了解开始,了解从基因起步。正如疫苗和抗生素已成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有力武器,基因科技会让更多人摆脱罕见病的困扰。“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我们要用它去寻找光明”,未来不再有罕见病是所有人的梦想,尽管长路漫漫,我们依然走得坚定。

相关文章

  • 神奇DNA

    昨天听了一本跟昆虫有关的书《昆虫的奇妙生活》,作者是挪威的一名大学教授,叫安妮,她重点研究的是昆虫生态学,教授自然...

  • 幸福DNA曼陀罗彩绘沙龙 神奇彩绘曼陀罗之旅

    幸福DNA曼陀罗彩绘沙龙 神奇彩绘曼陀罗之旅 【幸福DNA•曼陀罗】是什么 曼陀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意思...

  • 《遗传的革命》:上帝、凯撒和我

    对所有物种来说,DNA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人类在发现了DNA以后,一度认为找到了解开生命的密匙,2000年6月26日...

  • EBI注释文件

    'dna': unmasked genomic DNA sequences。未掩蔽的基因组DNA序列。 'dna_...

  • DNA甲基化修饰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

  • 分子生物学 | DNA重组 笔记整理

    DNA重组概述 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1、DNA重组的概念 DNA重组是由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DNA片段的...

  • 外显子、内含子、mRNA、CDS、ORF的区别与联系

    前言 更多内容,请访问我的 个人博客。 DNA 复制: 概念:DNA 复制:以 DNA 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

  • 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

    一、DNA的甲基化 DNA甲基化 ①1、 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

  • 磁珠回收DNA和片段筛选

    刚接触磁珠(beads)纯化时,觉得磁珠这东西好神奇,竟然能回收不同长度的DNA。其实磁珠只是能吸附大于某个...

  • 甲基化特异性PCR

    什么是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催化下,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奇DN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cf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