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梁实秋 《雅舍小品》 美文
宋真宗皇帝的《劝学文》,实在令人难以入耳:“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不过是把书当作敲门砖以遂平生之志,勤读六经,考场求售而已。十载寒窗,其中只是苦,而且吃尽苦中苦,未必就能进入佳境。倒是英国十九世纪的罗斯金,在他的《芝麻与百合》第一讲里,劝人读书尚友古人,那一番道理不失雅人深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饭颗山头的李白、杜甫也会联袂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都随时承接堂会;亚里士多德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讲词对你重述一遍。这真是读书乐。
———梁实秋《雅舍小品》作者的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功利性的读书方法不以为然,而后半段,对读书如“良师益友、开阔眼界”这种从中得到乐趣的读书方式大加赞扬。
其实世上大部分人读书的目的还是功利性的,能真正沉浸在读书中、享受其中的乐趣的人很少。
而且吃尽苦中苦,未必就能进入佳境。这句话非常中肯,的确,一件事如果不是发自热爱地去做,就会觉得很是吃苦,也无法自然而然地提升。
上升到一定的层次上来说,如果做事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不是自己由衷地喜爱,那么还是辜负了这件事本身的美好,推而广之,如果不能活在当下,享受生命中的美好,那么即便是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对自己来说也是酷刑。
这段文字的前后对比很是鲜明,前半部引用的在很多读书人心目中的“经典”理论,后半部分提出了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能够自由地跟先贤交流”前后对比,用古今中外的对比,用古文典籍与现代理念的对比,很生动活泼。
这是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很能让人受益。
网友评论